close
故事從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說起,坐在爺爺何添喜腿上的是今年70歲的何明仁,養親轅本是五代傳承的中藥行,自清代曾祖父何安連開始營業,在何明仁的記憶中,父祖輩都是受社會敬重的地方人士。「我媽媽以前當媳婦,總是將爺爺的衣服燙的西裝鼻挺,穿的就很不一般,是當時有名的仕紳。」在何明仁小時候,家裡的中藥鋪總是擠滿排隊人潮,為的就是給爺爺何添喜看診,當時他還領有日據時期的中醫執照,受到社會尊敬,鄰居遠遠地看見父親何木生的背影,還會「何仙、何仙」熱切地叫著…
這是一段客家人對藥草記憶的繼往開來,雖然享盡上流社會的繁華,卻也少不了些許辛酸無奈,早期台灣並沒有中藥,藥源都從大陸來台,有時候是經由香港轉手,經營中藥行的人如果缺乏藥源,還要冒險渡海走私,如果被警察抓到,藥品還要被沒收,當時警察沒收藥品也並不銷毀,轉而賣給公會,藥商再經由公會購買藥品,如此循環反覆,不禁讓人猜想,台灣早期的中藥,究竟滲透多少藥商的汗水與淚水?
本次採訪有拍攝到百年古蹟與文物,敬請點開影片觀看喔~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