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忠穎專畫手語繪」  /徐偉珍撰

原標題優雅王子侯忠穎的手語繪  /  徐偉珍撰

侯忠穎001.jpg

本文刊登於

WAVES生活潮藝文誌 冬季號/2021

雜誌名稱:WAVES生活潮藝文誌 

出版社:雨彤文化

出版日期:2021/12/24

18579.jpg

雜誌封面

 

引言

手語是聾啞人士的溝通方式;「語彙」是一般人的溝通方式,而藝術家侯忠穎的手語繪」,則是一種以藝術化的手法,結合「手語」和「語彙」,讓畫面與觀者溝通的方式,這位將近20年都在畫手的藝術家,也將帶領讀者進入意想不到的「手」的「視界」。

侯忠穎002.jpg

內文

 

總是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態度謙和有禮、氣質斯文的藝術家侯忠穎,1983年於台北出生,於國際上的教學及得獎經驗皆非常豐富,現任國立台南大學專任助理教授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是全球第一位畢業自英國王子傳統藝術學校PSTAPrinces School of Traditional Arts)的華人,該校是由查爾斯王子親自創立為目前全球唯一將各國傳統藝術納入課程的藝術學校

 

過動兒的趣味童年

 

藝術家侯忠穎家裡經營才藝教室,母親為美術老師亦是他藝術之路的啟蒙者,自2-3歲幼兒期即開始接觸美術材料和創作小時候的他因為相當頑皮被認為是過動兒,因而綽號為「猴子」,平時父母要上班,祖父母接手照顧總是感到疲累不堪,但只要給他一支筆和一疊紙,就能瞬間安靜下來,讓大人們得以享受短暫的寧靜。

 

小小年紀的侯忠穎就以畫家之名為夢想漸漸長大6歲前他最愛看的電視節目是Animal in Action,節目主持人會用精湛的素描功力描繪介紹動物。因此童年時期的侯忠穎最喜歡的兩種活動就是畫圖和探索自然,父親亦常帶著全家人一同到野外散心,父親會挑選僻靜處禪定修心,而他則在一旁與昆蟲、魚蝦玩耍,並享受著探索自然的美好。

 

一帆風順的學業

 

在母親的薰陶下,侯忠穎於小學六年級時就開始接觸如素描、水彩等較學院式的美術訓練,也順利考取新北市立福和國中美術班、中正高中美術班,最後同時錄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

 

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期間的同時他就在家裡與其他的畫室兼課大學畢業後,除畫室的教學工作之外,還同時在新北市立永和國中擔任實習教師,實習結束後回到台灣師範大學就讀研究所,2007年研究所期間遇到藝術經紀人,於展覽場上嶄露頭角,2009年保送師大美術系博士班,期間曾和北京芳草地畫廊合作,參與了多次國際型展覽與博覽會,2012年獲得英商SPEY全額獎學金至英國王子傳統藝術學院留學,並獲得查爾斯王子的讚賞與邀請至皇宮作品示範,2013年成為英國聖像畫協會會員2016年在玄奘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一職。2019年在國立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係擔任專任助理教授至今,同時任教於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系。

 

邁向「手語繪」之路

 

談到如何以手語繪」為題材作畫,侯忠穎說道:「從小到大皆順利地在美術班就讀,對自己的藝術技巧和知識相當自信,但在大三時尋找個人主題與風格卻相當迷茫,失去對創作的感動於是藉由暑假去歐洲旅遊的機會為自己重新充電。」

 

他在羅浮宮看見十八世紀法國藝術家Nicolas de Largillière的作品《手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也勾起他童年時期關於手的諸多回憶,原來來自佛教家庭的侯忠穎小時候就跟著大人們念著聽不懂的大悲咒」,也順道會翻閱經文圖像幼時的他為這些優雅而神秘的佛教手印深深著迷,每個手印的寓意是這樣地包羅萬象,正如同眼前的作品一般讓他感動,也埋下他與手語繪題材結緣的種子。

侯忠穎003.jpg

以「滾動式」創作法獲得靈感

 

手語繪」藝術家侯忠穎認為靈感非一日迸發,許多的靈感皆回應自身過去的經驗和感動。並且以「滾動式」創作法讓創作思想的脈絡更加清晰。他說:「滾動式創作法就是清楚理解藝術家和自己的作品始終存在一種距離,這種距離會在創作過程中逐漸被釐清,同時越來越能見證自我,因此我認為不要等到有靈感才行動,可能來得重要一些。

 

17年來,藝術家侯忠穎手語繪系列作品,隨著心境和關注的議題不同,呈現連續性且多向的創作脈絡,並分為四個創作系列,分別是《手的寓言》(2004-)、《視界系列》(2009-)、《手山水》(2011-)、《無形的手》(2015-,雖然系列作品創作的起始點雖不同,但隨著後來持續專注於手的主題,仍會將早先的系列作品再發想與延續。

 

系列一《手的寓言》-自我觀照的願望

 

配圖:《因緣》,油彩,145.5x112.1cm2006年,高雄二級古蹟打狗領事館典藏。

配圖:《混沌》(Chaos) ,油彩畫布,72.7x90.9cm2004,私人收藏。

配圖: 《重生》(Rebirth),油彩畫布,90.9x72.7cm2005,私人收藏。

配圖: 《寶寶別怕》 Dont be afraid, my dear 157x100cm油彩畫布 2017

配圖:《西西佛斯之歌》(The Sisyphean song176.5x194油彩畫布2018

 

 

從希臘時期解剖學開始便有對手的研究,深諳此道的盛期文藝復興三傑之首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則以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向世人深究「手」在日常生活中的敘事功能,直至北方文藝復興畫家Albrecht Dürer(1471-1528)以《祈禱的雙手》作為畫面的主體,這也是「手語繪」由古典主義開始所追溯的源流。

侯忠穎004.jpg

藝術家侯宗穎《手的寓言》系列運用手的儀式性與敘事性功能說故事的人的古典敘事性的手勢作為表現形式,呈現個人生命經驗以及與人際之間的複雜關係代表作有《因緣》《混沌》《重生》等作品也是他對手語繪」系列作品產生「觀照」之始

 

「觀照」是一種佛教用語,在《楞嚴經》卷二提到:「微密觀照心猶未瞭。」、《心經》中也有:「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講的就是一種對於自我內在的觀照狀態。此系列作品乃是藝術家侯宗穎在遭受學業、感情與未來的挫敗不安,所產生的沉思,並將焦點歸到觀照自身,所產生的「滾動式」創作,此時期作品的暗喻也與宗教特性有較深的關聯。

 

2009-之後《手的寓言》系列漸漸出離原先對於佛、道教的意涵,而是透過手的微距觀點、流動視點和去中心的思維、突顯現代美學充滿象徵意涵,像是《寶寶別怕》《西西佛斯之歌》、《親愛的你》、《奔騰的思緒》、《上帝保佑》、《開天》、便是此中的代表

 

《寶寶別怕》的靈感來自於觀察三歲女兒的遊戲過程所得到的啟發,作品中央的日本的猴子玩偶MONCHHICHI象徵畫家本人,以巨大的手阻擋外面的飛機、戰爭或是一切令人不安的未來。侯宗穎說:「父母的角色就像是巨手,不論未來發生何事,都會用愛守護自己家庭中孩子的安全。」

 

《西西佛斯之歌》(The Sisyphean song)引用希臘神話中西西佛斯必須永無止盡地將沈重的巨石搬上山頂的故事,這幅作品的靈感來源為侯宗穎35歲時的現實生活與紐約經驗,他說:「我們願意背負著往往不是個冰冷的巨石,真正讓我們願意承擔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關係的總和。」畫家以手作為巨石、以膝蓋作為攀爬的土地,象徵有溫度的羈絆與壓力

 

系列二《視界系列》-小中見大的微觀視界

 

配圖:《視界四》(Space4),油彩木板,46x60.5cm2011年,私人收藏。

配圖:《視界十六》(The Vision 16),好賓專家級顏料 法國Arches 水彩紙,39x60.8cm2020

配圖:《視界十七》(The Vision 17)好賓專家級水彩 法國Arches水彩紙,39.5x52.8cm2020

 

《視界系列》目前一共有17幅系列作品,編號命名分別為:《視界一》《視界二》《視界三》《視界四》《視界十七》其靈感來源為在觀賞中國水墨畫崇高美代表作《谿山行旅圖》時的感動,侯宗穎表示:「明董其昌(1555-1636)深受《谿山行旅圖》的感動,將它臨摹並收錄在《小中現大冊》中。董氏於《小中現大冊》套冊頁引首題上四個大字以小現大,正好用來的說明《谿山行旅圖》,單憑一圖之力撼動天地、宇宙之勢的磅礡意境。

 

侯宗穎特別喜歡學者史作檉在《水墨十講》中對《谿山行旅圖》的評價:「從風景中產生巨大的沈默感。」因此,《視界系列》是畫家藉由觀察與描繪手部微觀的形象與態勢後透過微距視點突顯現代美學,慢慢地體會中國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廣闊心境。

 

在西方繪畫中是以線性透視與空氣遠近法為邏輯,也就是越後面越淡,對比越弱,越前面越清楚,對比越強。然而,手部微距攝影相片中的空氣遠近法無規律性,最前面的手指可能模糊,最後面的手指可能清楚,中間的肉丘對比關係忽強忽弱、曖昧不明。他說:「一旦經由我刻意地運用中國水墨山水畫的特性將手部微距視角改造後,將更契合中國山水畫運用流動的雲霧穿梭在山巒之間所使用的渲染法,因此,西洋繪畫中單點透視法則在《視界系列》作品中不適用,其流變的透視法,事實上更貼近中國水墨山水畫家的觀看方式。

 

《視界系列》展現出一種氣勢磅礡、幾乎要將畫面填滿的張力與意境,同時以手語繪作為各種符號空間的隱喻與象徵你看到了什麼不見得是畫家想要展現的,卻會真實而客觀的展現觀者的心理意念這種用手說話的方式也隱含著觀者的人生觀與價值感,在與畫互動的過程中產生強烈地震撼。

侯忠穎005.jpg

系列三:《手山水》-在島嶼中的凝視

 

配圖:《黑海》(Isolated island),油彩畫布,104x259cm2012年,私人收藏。

配圖:《冰丘》(Oblivious frozen island),油彩畫布,133x428cm2014年,北京芳草地畫廊。

配圖:《那山》(The Mountain Range),水彩Arches水彩紙,152.5x63.9cm2020

 

 

《手山水》是基於在《視界系列》的實驗基礎之上發展的另一系列結合東西方美學的作品比起《視界系列》以微觀手視角填滿整個畫面的構圖《手山水》系列作品更加強調山水畫留白的精神因此可以說如果《視界系列》是北宋山水的主山堂堂」,那麼《手山水》便是南宋山水邊角構圖的「詩意」美景了

 

他在《手山水》系列中盡量地降低彩度讓人更能夠直接領略其蘊含的自然氛圍其系列作品包含像是《黑海》《美麗島》《冰丘》《那山》等作品2012侯宗穎經過英國留學生活的文化洗禮,讓他重新思考自身的島嶼文化

 

島嶼之於我有著特殊的情愫和興趣,同樣是島嶼國家,英國和日本是殖民者,而台灣和東南亞島國則是被殖民者。他說道:「我想像雙手就像是座島嶼,手的一體兩面結構,裡與外,上與下,正與反,同島嶼形象一般界於兩個空間之中,空氣與海洋,區隔了兩個空間,而脫離軀幹的手更像是一座空島,飄移在虛空中。手也像漂移的島嶼一樣,不斷流變邊界、形貌,充滿不確定性。

 

畫面中佈滿紋理的手象徵台灣人的勤勞與刻苦,強而有力的關節表現寶島所蘊涵強勁的能量,詮釋後殖民文化的台灣人集體意識。」侯宗穎表示:「黑色的水,象徵早期明、清漢人移民時難以渡過的黑水溝,隱喻現在台灣的年輕人對未來的憂慮和迷惘。

 

系列四:《無形的手》-不斷突破的表現方式

 

配圖: 31日的皮質測量》環氧樹脂、無酸樹脂,17.5x14cm2016年。

配圖:《靈籤計畫》,籤詩腳踏車靈籤一百藝術家行為藝術地點:華山藝文特區、朱銘美術館、神農青舍、台南美術館

配圖:《框畫-繁花虛空》(Frame Painting, Vanitas with Flowers),油畫木板127x101cm 2021

 

最後《無形的手》系列作品是跳脫平面繪畫範疇,透過多元媒介、去表達潛藏在人性或社會背後的複雜關係,轉往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的抽象觀念探索。整體而言,是一個視覺化,轉換至影像化,最後至觀念化的演進。代表作品有31日的皮質測量》《靈籤計畫》(包含籤詩腳踏車靈籤一百藝術家行為藝術)與《框畫-繁花虛空》

 

在英國留學期間侯宗穎在PSTA學習傳統工藝,當時同儕們的重要參考書目就是英國十九世紀的建築師與設計師Owen JonesGrammar of Ornament》,Owen Jones對中國裝飾圖案特別有研究這也影響他《靈籤計畫》一系列的創作與實踐,他從自己手工雕製的100幅籤詩木刻版畫開始將它們印製成《靈籤》,並騎著「鐵口直斷」的腳踏車與民眾交流。

 

《靈籤計畫》的參與者將帶走被賦予「靈性」的籤詩版畫,同時必須留下隨身一個具有「身分」的隨身物件進行交換,以完善藝術改運儀式之功效。侯宗穎說:「整場儀式中,我協助參與民眾求得他們的觀音靈籤並解釋籤詩意涵,以祭司之名、意義生產者之實和參與者進行信仰的交換。」

 

從系列一到三有形的手道系列四無形的手」,對於手語繪」藝術家侯宗穎來說,「手」的象徵意義無窮無盡,就好像宇宙人生這樣充滿哲理。

侯忠穎006.jpg

繪畫是生命養分的爬梳

 

細觀手語繪」藝術家侯宗穎的創作歷程,從早期孩提懵懂之際,跟著大人閱讀佛經,被佛教各種儀式的神祕手勢吸引、到後來赴歐旅遊被Nicolas de Largillière的繪畫與Alfred Stieglitz的攝影作品所激起的靈感的《手的寓言》系列接著是來自對中國傳統山水畫養分的汲取與應用並關懷自身土地的的《視界系列》與《手山水》系列再來便是自英國留學經驗,結合傳統雕刻工藝、版畫與行為藝術的《無形的手》系列。

 

畫家每一次的創作,都離不開當時處境的生命歷程,這也正是侯宗穎所強調「滾動式」創作法的精髓,他就像是一塊海綿,在不同的歷程中吸取各種養分,而這些養分就是培育他繪畫靈感與生命力的泉源。

 

手語繪」藝術家侯宗穎身為全職的教育者、不但要南來北往地奔波,又必須要兼顧家庭,在時間的分配上並不是很充裕,雖然創作時間也被壓縮在寒暑假但對他來說,家庭的甜蜜羈絆也是一種珍貴的靈感來源《視界系列》的《寶寶別怕》《西西佛斯之歌》便是此中的代表

侯忠穎006.jpg

對於有志從事創作的年輕的學子,侯宗穎給予4點建議,分別為:1.彈性運用時間,不斷持續創作;2. 結交正能量的朋友;3. 近、中、遠程目標清晰,把每一個近程目標做好;4. 要讓世界知道你還有在創作。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到正在閱讀的你。

 

侯宗穎給創作青年具體的建議

 

其實每一位藝術家的生命歷程都很不相同,我認為最怕的是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和特質會很可惜,因此第一個建議是,每一個藝術創作者的目的地、節奏與體會不同,盡量別跟別人比較(雖然難免),因為藝術之路不會只有一條,當你成為他人道路上的追隨者時,你的腳步將越發沈重。記得,你只要實際行動、持續創作,那麼你自然開創屬於自己的道路。

 

第二個建議是,結交正能量的朋友。藝術圈充滿許多憤青,常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認為自己有才能,怎麼沒有被看見,然後開始嫉妒或抱怨他人。事實上,沒有懷才不遇這件事,若有的話,那就是人容易過度放大你的才華,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才華,決定才華是否被看見的,往往還是態度。但年輕的藝術學子往往沒那麼強大,需要同溫層尋找慰藉,也因此我建議多結交積極、正能量的好朋友,他們可以把你從抑鬱的狀態中抽離,同時讓你看見他們卓越的行動力。

 

第三個建議是近、中、遠程目標必須清晰,方向必須篤定,但人生無常,因此也必須適時彈性修正,更重要的是每一個近程目標都必須全力以赴,並且享受它所帶來的成就感。

 

第四個建議是,要讓世界知道你還在創作。除了努力創作還不夠,社群媒體的力量也相當重要,網路時代裡,你若沒有發聲是不會有人注意到你的,請善用社群媒體,但不要本末倒置的深陷其中。

 

第五個建議回應我的第一個建議內容,藝術之路上,彈性的力量是相當重要的。埋頭苦幹向前衝膝蓋會受傷的,甚至你會提早放棄這條痛苦的道路。因此在經濟現實與夢想的折衷,保持著生活與藝術創作的平衡,才會讓你的藝術之路走的踏實,走的長遠。以上,是我給學生的一些建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偉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