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兼工帶寫求寫實 藝術家巫登益的工筆花鳥畫欣賞  徐偉珍 2582字

圖1-主圖- 禽鳥亦解春風趣 直上花枝不肯飛

引言
藝術家巫登益早期以工筆畫的訓練為主,同時也做足寫意畫的訓練,故其用筆畫功技藝精湛,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欣賞到其工筆畫的精雕細琢與寫意筆法並用,兼工帶寫、能收能放,可見藝術家將工筆與寫意畫法融會貫通的畫面表現。

工筆畫是水墨畫中的素描,繪者須講究平心靜氣,若一有不慎,則筆走墨暈,後果不堪設想。工筆畫也是古代習畫者對形體觀察描繪的基礎,其線條粗細一致的掌握尤其重要,本篇文章將從歷史背景帶領讀者欣賞其迷人之處!

小標:什麼是工筆畫

工筆畫是水墨畫中較為工整精細的畫風,以極細的筆法勾勒出物體的外觀與輪廓,講究線條的勻稱,大都以強而有力的鐵線描或是細若游絲與物象的高古游絲描繪製而成,強調精工細寫,可以說是水墨畫當中的「素描」。工筆畫的類型隨著作畫題材的類型而有不同,如工筆山水、工筆花鳥、工筆人物、工筆蟲魚鳥獸等畫種。

工筆畫始於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與兩宋,其中五代又以畫家黃筌為代表,又因其畫風精刻細琢、華麗非常,感覺就像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精品,因此又有「黃家富貴」之稱。工筆畫的作畫方式為工整細緻、先勾後染、設色豔麗,就像精雕家具上面的紋路一般,不但華貴且富有裝飾性,讓人嘆為觀止。

五代是一個戰亂的時代,也是藝術崛起的時代,「詞聖」、「千古詞帝」李煜的絕美名詞,也在這個時代應運而生,其詞風格一如工筆畫一般絕美艷麗,如《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並可感受到精雕細琢的綺麗之美。

工筆畫在宋代時達到巔峰,首要功臣便是書畫兼擅的藝術皇帝「宋徽宗」。宋徽宗在政治上雖評價不佳,但是他的審美能力與藝術才能,將宋代的藝術領域提升到一定水準。他改善翰林畫院的制度與畫院中畫家地位,畫家被當成專業人士,而非工匠。在發展各類藝術中,也將工筆畫帶入鼎盛時期,其繪製的《芙蓉錦雞圖》理氣高妙、富麗精工即為工筆花鳥畫的代表作,畫師爭相仿效,因此工筆畫在此時更是被稱為「院體畫」,其畫院因其畫史地位,也以其年號被改稱為「宣和畫院」。

圖2香凝富貴滿園春
圖3富貴白頭

小標:花中富貴牡丹

牡丹被稱為「花王」,有「富貴」的象徵。《本草綱目》:「群芳中以牡丹為第一,故世謂花王。」、周敦頤的《愛蓮說》:「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在唐之前,牡丹與芍藥並無分別,唐以後,據《事物紀原》記載,唐武則天冬遊後苑,詔令百花齊放,唯有牡丹不從,被貶至洛陽,因此更得不畏權貴的「高潔」美名。

《香凝富貴滿園春》與《富貴白頭》皆是以牡丹搭配鳥類的花鳥畫,其中於主角牡丹以及鳥類部分,都有一定程度的精細的工筆畫法,而在葉子與背景部分則以寫意的葉脈,與深綠、淺綠的深淺變化暗示之葉脈之間的空間感、與枝繁葉茂的繁榮,並以虛(背景)帶實(花鳥畫的主題)拉出景深。

藝術家巫登益在表現歷來被視為豪華富貴代表的牡丹花時,並沒有像許多畫家一樣使用「重彩」來強調牡丹的「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的珍貴與豪華的氣息,反而以較為雅致的色彩表現出「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雅緻與風姿秀麗。同時藝術家的創新之處在於「兼工帶寫、能收能放」,在主題精細處以工筆畫法詳實刻畫,在花葉與背景方面,則以寫意畫法,拉開空間感,使主題更為凸顯。

小標:臺灣特色鳥類

圖4臺灣保育五色鳥
圖5鵲喜圖

《臺灣保育五色鳥》與《鵲喜圖》都是臺灣獨有的特色鳥類。五色鳥身長約20-23公分,身體多為翠綠色,羽色多彩繽紛,因此被稱為五色鳥,臺灣話稱花仔和尚,在繁殖時會啄樹洞為巢,又名「台灣擬啄木」。臺灣藍鵲是臺灣原住民族鄒族的神鳥,又稱臺灣暗藍鵲、紅嘴山鵲、長尾山娘或長尾陣仔等,在2007年臺灣永續生態協會、臺灣國際觀鳥協會與立委推動為期4個月的非官方網路選拔中,在逾百萬人投票之下,被選為「國鳥」。

在《臺灣保育五色鳥》中,藝術家巫登益精細刻畫出五色鳥的形體與特色。他表示,藝術家平常就要多觀察自然環境,例如不同的鳥,爪子是怎麼長的?有幾隻鳥爪等等,都必須要觀察的非常清楚,才能更貼近物象的真實。此畫以紅色的果實與綠色的五色鳥交相烘托、彼此映襯。紅色與綠色本是兩種對比色,綠色的鳥在紅色果實的陪襯下,顯得更加翠綠鮮活;紅色果實在綠色的五色鳥烘托之下,彷彿感受到果實更加鮮豔甜美。紅綠相襯使彼此更加亮眼,畫家在此用色相當巧妙。

在《鵲喜圖》中,我們看見兩隻臺灣藍鵲停在同一枝枒對話,臺灣藍鵲是成對繁殖的鳥類,以鳴叫聲與舞姿求偶,當牠們選定伴侶後便不會輕易更換,接著會再約十公尺的樹上選擇巢位,並由新婚夫妻一起築巢。畫面中的臺灣藍鵲採用工筆畫法,眼看牠們正在對話、雙棲於以濃墨組織的寫意枝枒之上,或許正是描寫新婚夫妻在討論愛巢的位置,牠們才會在如此近的距離對話吧!後方以淡墨帶出樹幹與樹梢濃密的枝葉,主次對比十分明顯,觀眾也容易將焦點聚集。

圖6梅雀爭春

小標:大自然的對話

梅花,於冬春季開放,與蘭、竹、菊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歲寒三友」象徵兼爭部曲的氣節,也是我國的國花。《梅雀爭春》與《鵲喜圖》一樣,是以雙鳥對話的形式顯現,只是《鵲喜圖》的鳥在同一枝枒,《梅雀爭春》的兩隻鵲鳥分別棲息在一高一低的樹枝、距離較遠,更像是在春天繁殖期間的偶遇對話。梅、鵲都是以精細的工筆畫法寫成,將花與鳥的特徵轟盤托出,每根羽毛、每個花蕊的表現,都細細寫來、毫不馬虎,兩者在春天相互爭妍,頗有「梅花枝頭春意鬧」的意味。

《工筆花鳥畫》這樣的畫種,本身就是藝術家與大自然的對話,唯有深入觀察,才能深刻描寫。在本文中我們看見畫家巫登益將工筆與寫意技法並用,其中工筆技法更講求筆畫的細緻勻稱,在一些背景與枝葉上以寫意方式帶過,不但使得主次關係更加明顯,也更顯示出其在工筆描繪部分,是如此歷歷分明、一絲不苟。我們也可以從這些畫作當中了解到,為何工筆畫被稱為中國的素描,其筆法「利析秋毫」,連一點小細節都不放過,難怪工筆畫在水墨畫中的地位如此重要!

畫家巫登益也在創作當中,為傳統《工筆花鳥畫》加上創新元素,例如:繪製臺灣本土生物,如:五色鳥、臺灣藍鵲、國花梅花等;在技法方面上,他不以濃重的色彩描寫牡丹的富貴,反而賦予其淡雅氣質的新生命,可謂「寓傳統於創新」,由此可見畫家不凡的創造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偉珍老師 的頭像
    徐偉珍老師

    徐偉珍老師

    徐偉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