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社長的話 賺錢很快樂 幫助別人快樂 超級快樂 徐偉珍撰 1973字 原標:贏得果實
本文刊登於《獨家報導》第1206期
出版日期:2019/12/02
前言:
「財團法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借鑑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被稱為「窮人的銀行家」、「微型貸款之父」尤努斯博士所成功創立、專為改善窮人生活的「格萊珉銀行」與其企業集團經驗,將這樣的「扶貧Know How」因地制宜地引入台灣,希望能改善台灣M型社會的經濟結構,其偉大與博愛的精神,使人讚嘆不已!
內文:
在尤努斯博士創立的格萊珉銀行的初期,從來沒有人看好他,借錢給窮人,會有怎樣的下場?借錢給婦女,怎麼可能期待對方還錢?但尤努斯博士做到了,他不但打破了眾人的眼鏡、翻轉了孟加拉舉國的貧窮線、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窮人得以翻身、婦女社經地位也跟著提升,還成為111年諾貝爾和平獎歷史長河中,唯一一位以經濟學為背景的獲獎者!
2015年,董事長蔡慧琳與執行長王絹閔,有感於尤努斯博士的「扶貧」模式造福於世界各地的貧窮人口就此「脫貧」,徵求尤努斯博士本人的同意,不顧艱難地號召108位先鋒天使共同成立「財團法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希望能將尤努斯博士創立的格萊珉銀行與期集團的模式,在因地制宜的條件下引進台灣,就是要給人民過好日子。在一時之間,我想起當初接下《獨家報導》時,來自各方的勸解,甚至勸退,「害一個人,就讓他去辦雜誌、辦報紙」,更是不定期會由不同對象在耳邊複誦的經典台詞,但如今《獨家報導》團隊也在這般艱難的處境下,撐過了33年。
小標 快樂的泉源
做一件好事,要能撐過去最艱難的部分,才能顯示這件好事有意義。在尤努斯博士明明擁有優渥的生活,卻堅持帶著學生去田野調查、實際查看孟加拉的貧苦村落實際所遭遇的經濟困境中,他們總算是從經濟學的窄門走出來了,走道更寬廣的現實社會、並且親身見證孟加拉鄉村貧民們在高利貸層層剝削之下、世世代代無法翻身的悲苦無奈。
尤努斯博士做出了一件簡單的舉動,這件事情不僅讓他自己感到快樂,卻讓一個村子的貧民、乃至孟加拉許許多多的村落,都改變人生、翻轉是帶命運的大事,而這件大事僅僅來自於他口袋裡的27美元(約台幣810元)。當他借錢給窮人時,當然獲得了許多人的感謝,但卻讓更多人覺得他犯傻,因為以孟加拉貧民的經濟狀況來說,借錢給窮人就像把石頭投入水中,再也還不出錢了。但尤努斯博士又成功改變世俗的眼光,窮人還款率高達97%,其中更有9成是婦女,這件事實足以讓人見證人窮志不窮的人格尊嚴與人性的光輝。
尤努斯博士在此說了一句名言:「賺錢令人快樂,幫助人快樂是超級快樂。」也因為這份「快樂」的成就感,尤努斯博士接觸越來越多的窮人,並致力於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竟然在不知不覺之間,就變成超過30監集團的企業創辦人。而「財團法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也不鬆懈地,追隨尤努斯博士的腳步,從創立至今,台灣尤努斯聯盟成員,包含各行各業的專家與產業等,也陸續增多、共同前往善行的道路之上。
小標 助人的種子
還記得一次筆者在查資料的時候,無意間發現資深記者張家齊的部落格,看到他形容父親告別式上,幾位連母親都從未見過的人,「是(你)父親沒說過『默默用新聞幫助的人』。在地方上,一篇一百字的小報導,往往就足以救了一家人。」
幾行刻意壓抑情緒的文字,卻份外觸動筆者。因為那讓筆者回憶起在鄉下行醫的父親,為了堅持只向病人收十塊錢象徵性的醫藥費,和母親三天兩頭上演的爭吵,和每到開學前籌小孩註冊費的窘境。
就連因為父親言行所種下的助人種子,因而成為一名記者,以及踏進媒體後一路的困惑與掙扎,不只是筆者,相信對許多新聞從業人員來說,同樣會心有戚戚焉。
難道就這樣算了嗎?在過去十幾年間,是每次處理爭議事件,時常浮上心裡的問句。成為社長後,這個問句出現的頻率有增無減,不同的是,因為肩上的責任再無旁貸,也多少明白了過去長官無奈表情背後的原因。
因為一個企業,在快魚吃慢魚的法則下,一個延遲的決定,或許只是市佔率幾個百分比的差距。但是在新聞事件裡,一個延遲的聲音,卻可能決定很多人的命運。延遲不得,但又錯不得,這時你才懂了前輩所說的,「真相是走出來的,正義有時候是需要繞點路的,但傷害,卻可能在一瞬間造成。」
「財團法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雖然也是企業,但卻是社會企業。社會型企業跟一般社會企業最大的不同,在於股東不分紅、獲利全數投入社會目的,社會企業如同社會引擎,社會企業越多就能共同為社會解決問題,對政府也是美事一樁。「我決定我們股東將來獲利100%不分紅、全數投入社會目的,等於我這個公司成立就是為了社會價值而存在。」台灣尤努斯基金會董事長蔡慧玲以堅定的語氣說道,眼中透露出一種非常人能及的剛毅與果敢。
在這個既熱、又平、且擠的世界,為台灣挖掘下一波產業新勢力,成為我們對於《獨家報導》的最新詮釋與期待,更是我們每每面對「不夠主流」、「過於天真」的批評時,最有力,也最溫暖的後援。而我堅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人了解,這些人是在「種種子」,將彼此的夢想與信念,視為肥美的土壤,再親手以加倍的努力,贏得加倍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