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生活中種下美的種子  繪畫桃園的美麗倩影  徐偉珍撰

圖片1.png

本文刊登於《文化桃園》第212020夏季號

日期:2020-07-11

 

前言

真實的生活經驗,能成為滋養藝術創作的養分;游雯珍帶領學生們實地「藝術行腳」,將所見所聞轉化為水彩創作,在許多桃園小孩心中種下美的種子,靜待發芽。

 

「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浮現。」這是法國意識流作家馬塞爾. 普魯斯特(MarcelProust)在其暢銷書《追尋逝去的時光》的名言,同樣的精神意義,也表現在畫家游雯珍的水彩創作中,一層又一層的疊影,彷若不同的時空交錯其中。「我的畫作給人一種『晃動』感,也有人說看了我的畫會頭暈。」游雯珍俏皮地說,眼神盡是藏不住的喜悅。在靜態畫面中呈現出動態敘事,是游雯珍的強項,「求真」也正是其畫作中可以得見的生命本質。

 

圖片2.png

 

身歷其境的繪畫教學

 

游雯珍,桃園龜山人,作育英才29 年,以創作多重影像的水彩畫作聞名,於畫壇中獲獎無數,現為桃園市立桃園國民中學美術班的指導老師。她將身為桃園人的足跡與視角化為每個構圖的感動,像是在教授寫實主義時,游雯珍鼓勵學生跟著媽媽去市場買菜,體驗市井小民的生活。「這些美術班的學生,大多數家境優渥,去過國外很多地方,對自己周遭的生活環境反而不熟悉。透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融合寫實主義繪畫教學與生活觀察,讓他們更親近自己周遭的環境,藉此找到藝術家的社會責任與價值;這些,也正是當年那些寫實主義藝術家所必經的訓練過程。」游雯珍說道。

 

在水彩寫實繪畫上,游雯珍強調要身歷其境,如她的作品〈都會忙茫〉,以重疊與震動的畫面,表現出她對於都市忙碌動態的觀察;而〈晨街塵〉中,則是游雯珍在暑假時早起去運動的路上,所看見的銀灰色街道畫作《偷閒》是與女兒一起吃義大利麵時的店內場景;住家附近有房子拆除,於是就畫出《記憶墟丘》作品;《等待放學》則描繪出學生在校園內腳踏車等待主人的一隅。「重疊的影像讓早晨的桃園,像是甦醒後正迫不及待要動起來!」她笑著說著,而我們透過她的畫作,彷彿能看見這些城市疊影,在她爽朗的笑聲中,隱隱約約動了起來。

 

游雯珍以「藝術行腳」的方式,探索在地的文化資產,並鼓勵學生多多觀察所處環境的人、事、時、地、物。她認為,連結土地與血脈所畫出的水彩創作,往往更能發掘靈魂深處的情感。例如她於2018 年所繪製雙全開的〈戲院圖書館〉,就是描繪位於八德的大湳圖書館,這個歷史建築在50 年代曾是國軍電影院,她將戲院的座椅與圖書館做疊影描繪,並畫上一名在看報紙老人。「說不定這位看報紙的老人,小時候曾在同一個地方看過電影呢!」在游雯珍老師的導引下,觀看的視角與空間又展開了一層,依稀彷彿看見看報長者回憶的童年時光。此幅作品也獲得「桃美獎」水彩類第一名的殊榮,目前則被桃園市立美術館所典藏。

 

圖片3.png

 

 

生活體驗成為創作繆思

 

學科取向的藝術教育( D i s c i p l i n e - B a s e d A r tEducation,簡稱DBAE),強調課程內容必須包含藝學、藝術批評、藝術史、藝術創作四個學習領域。游雯珍秉持這樣的理念進行教學,如「印象派VS. 桃園濃情」的教案,教育美術班的學生們以對印象派的認識與濃彩筆觸練習,結合家鄉桃園的風景題材進行創作。

 

因為印象派的畫家很注重光線,強調要在大自然中體驗,但學校教育畢竟有時空限制與安全考量,所以游雯珍提供幾個桃園景點作為參考,讓家長在寒假期間帶著孩子到感興趣的景點拍攝記錄。她再跟學生討論照片中的取景、構圖與意義,最後由相片獲取水彩創作之構圖靈感。

 

「桃園有很多地方可以取景,像是虎頭山公園、陂塘公園、石門水庫、大溪老街、竹圍漁港等等,皆有可觀之處,我希望給學生一個契機,去認識自己的家鄉——桃園。」

 

透過藝術親近家鄉游雯珍也鼓勵學生關懷文化資產保存的議題,在課程教學中,以桃園區的開發史與廟宇建築進行「我們的大廟」單元,期間踏訪了主祀開漳聖王的「桃園景福宮」(俗稱桃園大廟)與目前已經被拆遷、曾是桃園供奉城隍爺的「桃園西廟」,都是清代建立至今,並承襲200多年的香火。帶著學生走訪古蹟,印證課堂的內容,讓學生收集與記錄自己所感,再進行創作。

 

「孩子們有無窮的創造力!」游雯珍的學生李苙語,親身至景福宮訪查時,記錄山川殿內日治時期留下的舊窗,以水彩創作展現出對於廟宇建築的觀察,這幅作品不但在全國學生美展得到特優成績,還讓她以競賽入學的管道保送陽明高中美術班。在教授水彩畫的過程中,游雯珍不只指導畫技與構圖,還帶入藝術史與文化史,如印象派的精神與演變、桃園發展史與廟宇環境關係、建築結構與吉祥物圖案等,以這些可觸及的文化資產題材教導學生,並讓他們蒐集資料、尋找自己最有感覺的部分,進行創作。

 

游雯珍說:「當學生外出體驗自己生長的家園時,他們自己走進去、自己去蕪存菁,汲取而得的題材,就會很有感覺!」家鄉,不只是生長的地方,也是藝術家創作的靈感與關懷社會的始點,在桃園,游雯珍藉由藝術教育刺激學生關懷自己所處的環境,並以攝影與水彩創作互為輔助的方式,帶領學生繪出時代變遷,也畫出專屬於桃園的美麗倩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偉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