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湖、陳澄波經典再現 台府展重現日據時代畫壇風華
2020-11-25 22:15 聯合報 /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前輩畫家李石樵一九二七年所繪的「大橋」,見證剛竣工兩年、橫跨淡水河兩岸的台北橋原始風貌。陳澄波一九二九年完成的「西湖斷橋殘雪」,則展現當時台灣畫家與大陸的交流。
一九二七年開辦的「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年年舉辦共十回;一九三八年由「台灣總督府教育局」接續辦理簡稱「府展」,共舉辦六回。時間跨度近廿年的「台府展」,是日據時代台灣最重要美術展覽,郭雪湖、陳澄波、李梅樹、李石樵等人皆曾在此展展出。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指出,每年台府展展出後,大量展品由日本官員收購典藏,迅速點燃台灣民間購藏畫作的種子,也引領前輩畫家走上國際舞台。陳澄波畫作如今價值不菲,此次在展中展出的十多幅陳澄波畫作中,家族只典藏了五幅。其中一幅「濤聲」,還是家族花了五千多萬台幣在蘇富比拍賣會中搶回珍藏。
文化部長李永得指出,文化部正進行「重建台灣藝術史」計畫,針對台灣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完整的研究與典藏,但迄今收藏的還不到十分之一,「台灣的美術史還有那麼多拼圖沒有拼起來」。他認為,1920年代前後20年是台灣美術史很重要的一塊,許多前輩畫家以對這塊土地的熱情與才華創作作品,此次的策展將讓許多人對台灣的美術史和土地風貌有更完整的了解。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則表示,本次特展透過館際與民間的合作而促成,展出作品除國美館典藏品外,更包含公私立館所如北美館及國立歷史博物館,私人機構如陳澄波基金會、郭雪湖基金會、李梅樹基金會、李石樵基金會等的大方借展,補足單一館所的不足,也讓散布各地的台灣前輩藝術家作品能集聚一堂,國美館未來也將持續規劃辦理此一策展模式,呈現更完整的台灣美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