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衛風.伯兮》白話講解+ 警察/一般警察/鐵路(五等/佐級)國文題庫 /徐偉珍
今天要講解的是細說詩經164頁《詩經‧國風‧衛風.伯兮》。詩序:「《伯兮》,刺時也。言君子行役,為王前驅,過時而不反焉。衛宣公之時,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伯也為王前驅久,故家人思之。」
《伯兮》是諷刺當時的政治狀況,君子可以是有德者的稱呼,也可以是男子的尊稱,為什麼叫行役?行役就是當兵打仗,古代的每個路段都有個距離,打仗、去殺敵都需要走一段路,所以走到很遠的地方去打仗,叫做行役。
這首詩)的諷刺意味就是:「你這個君主(衛宣公)不仁德啊,不仁德的緣故就是,打仗時間已經超過三月一日,還不讓這位君子回家。
以過時刺宣公者,諸侯從王雖正,其時天子微弱,不能使衛侯從己,而宣公自使從之。據其君子過時不反,實宣公之由,故主責之宣公,而云「刺時」者也。
衛宣公之時,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伯也為王前驅久,故家人思之。紀元前707年周桓王13年、衛宣公12年,蔡桓侯8年陳桓公38年,周桓王率衛、蔡、陳軍隊,攻打鄭莊公時
伯兮朅兮,朅是威武雄壯之意,筆者之前有講過《詩經.衛風.碩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願言思伯」願言思就是殷切的思念,伯是她的丈夫。這個婦人殷切的思念她的丈夫。「甘心首疾」甘心就是心甘情願、我願意,首疾就是頭痛,婦人想念丈夫太過殷切而導致頭痛,但是這個頭也痛的心甘情願。
正義曰:「箋以甘心者,思之不能已,如口味之甘,故《左傳》云:『請受而甘心焉』。始欲取以甘心,則甘心未得為厭,故云:『我念思伯,心不能已』。如人心嗜欲,甘口不能絕。『甘與子同夢』,義亦然。
集注:「焉得者,以其必不可得也。惟其必不可得,故下仍接之曰『願言思伯』云云,則非實語明矣。集傳曰『諼草,合歡』。按,合歡,木也,又名合棔。故嵇康養生論云: 『合歡蠲忿,萱草忘憂』」
毛以為,君子既過時不反,己思之至甚,既生首疾,恐以危身,故言我憂如此,何處得一忘憂之草,我樹之于北堂之上,冀觀之以忘憂。伯也既久而不來,每有所言思此伯也,使我心病。
「毛以為,君子既過時不反,己思之至甚」就是說女子的丈夫過了三月一日還不回家,她非常深切地思念丈夫,已經思念到頭痛了,這個頭痛「恐以危身」,這個頭痛可能會威脅她的生命安全,
「故言我憂如此,何處得一忘憂之草?」那有多浪漫? 就是女子因為丈夫逾時不歸,而感到非常憂慮,憂慮到不能再憂慮了要怎樣才能得到一株忘憂草,讓她可以忘掉丈夫行役逾時不歸的悲傷?
「我樹之于北堂之上」講的就是原文的「言樹之背」,這裡的「樹」不是我們外面看到綠色的樹,「樹」當動詞用,意思是種植,妻子要把忘憂草種植在北堂之上。北堂是古代居室東房的後部,後引申為母親的代稱。
集傳既云:「食之令人忘憂」,然則萱草易得,取而食之可也,則于下文接不去;于是曰「然終不忍忘也,是以寧不求此草,而但願言思伯,雖至于心痗而不辭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