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但在2012年初,清華大學整理獲贈的戰國竹簡(「清華簡」)時,將上述猜測給推翻,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是由於,周幽王寵愛褒姒,廢正室申后與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后,以其子伯服做太子。
西元前771年,被廢的太子宜臼投奔申國,申侯、魯侯及許文公便共同擁立他為周平王,一國無法容忍二主,周幽王為鞏固伯服的太子地位,與太子伯服一起討伐申國,要求交出周平王。
但是申侯是申后的父親、周平王的外公,哪裡肯把親外孫交出去呢?於是奮起抵抗,剛好在這個時候,繒國投降西戎,與西戎一道攻打幽王,在申國、繒國、西戎三面夾擊之下,西周滅亡了。
西元前770年,由於西周的首都鎬京,在戰後已殘破不堪,周平王為避犬戎入侵,在晉國和鄭國的支持下遷都雒邑,史稱「平王東遷」。周朝至此以後,為史家稱作「東周」。
各章第三句:行邁靡靡。行跟邁都是走的意思,靡靡是遲遲之意,行邁靡靡指的是,走了又走但是走得很慢。為什麼走得很慢?因為不忍離開這個地方,所以在這個地方停留、走動。
各章最後一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則跟第一句一樣,三章三句相同,有首尾呼應的作用在,這就像我們平常唱歌也會有首尾呼應,這就是歌詞的反覆韻律之美。
這是一種「明知故問」的寫法,詩人當然知道亡國之君是周幽王,但不提他的名字,有很多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加強諷刺感,也就是詩經體裁風雅頌的「風」。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不提名字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含蓄的表達、不指名道姓,這也正是詩經最溫柔的書寫傳統,就是「樂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傷」,這種中庸之美的文學觀。
https://mida0928.pixnet.net/blog/post/329759587
有鑑於筆者多篇文章被兩岸多人竊盜更名為他人所作,任意營利販售,因此不註明出處任意複製貼上者,如被發現惡意剽竊者,一字賠100元,請謹慎為之。
請大家可以去聽線上說明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臉書社團
「古文 文言文 教學資源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29614004246759
並在我的粉絲專頁
「徐偉珍老師」幫我按個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