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刊登在2010年行天宮五月份雜誌  專欄名稱 吉光片羽


蒙娜麗莎    1503–1507 油畫 77 cm × 53 cm現藏於 羅浮宮, 巴黎



文藝復興的全才___達文西


「蒙娜麗莎」這幅畫的作者「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於1452年四月十五日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的翡冷翠郊外,文西村的安奇亞諾。是文藝復興頂盛時期第一位畫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15世紀的義大利是歐洲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以自由貿易作為社會基礎,對既有封建勢力提出挑戰與質疑,因此在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科學、宗教等知識上都強調「人文主義」,並且以義大利為中心,對歐洲各國產生影響,在藝術創作中追尋現實主義和人類的情感。


達文西的家族,是佛羅倫斯有名的望族,三代都是專門管理法律文件的公證人。達文西小時候,一位農民恰巧手上有一個盾牌,想說達文西的父親認識許多大畫家,想請他父親帶去給有名的畫家將此盾牌裝飾一番,但是當時的畫家並不想農民想得如此簡單,他們只服務於中產階級或貴族,因此達文西的父親便叫達文西幫這位農民莊是他的盾牌,因此發現了他繪畫天份,在十四歲時被送進當時的名畫家維羅吉歐(Verrocchio)的畫坊學藝,二十歲時因其畫「基督受洗(The Baptism of Christ)」中左側天使的繪畫技巧的細膩與生動的表情成就超越老師維羅吉歐,被佛羅倫斯畫家行會吸收為會員,代表他在此時已成為可對外招收學徒的專業畫家。


達文西外貌俊美、言詞流暢,不但是古小提琴的名手、精於舞台設計也研究過古代的詩學,他曾以音樂家、建築師、軍事家等身分為不同的雇主工作,除此之外他更研究物理、機械、化學、工藝、醫學、解剖,並是早於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的天文學先驅者。因為他在當時的研究並不完全能見容於社會,因此將筆記的文字都寫成左右相反,需要用鏡子照才能看得懂的「鏡中字」以隱藏他所做研究的秘密。



達文西每到一個地方都以不同的專家自稱,並稱自己為該領域中無人出其右的佼佼者,我們今天看到他的繪畫作品也是如此,他在劇烈變動的文藝復興時代裡為繪畫的構圖與技法跨越了一大步,並啟發後世繪畫觀點的進步,傳世的名畫有「最後的晚餐(Il Cenacolo or L'Ultima Cena)」、「天使報喜(Annunciation)」、「蒙娜麗莎(義大利語:La Gioconda,法語:La Joconde,英語:Mona Lisa)」等等作品,其《繪畫論》也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啟發了無數的畫家,至今對繪畫觀看的認知與繪畫練習的方式等仍具有相當大的價值。


「蒙娜麗莎」名稱的由來


「蒙娜麗莎」這幅作品是直接畫在白楊木上,她的義大利語標題是La Gioconda是來自達文西於1625年的一封信,信中說他畫了’一位Gioconda的半身像,義大利語中「gioconda」的意思是「輕鬆的,無憂無慮的」,因此「gioconda」也可以指「無憂無慮的婦人」,並不見得是人名。達文西去世31年後,蒙娜麗莎這名稱則是由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發表《藝苑名人傳》的英文「Mona Lisa」音譯過來的。蒙娜在義大利語中翻譯為「我的女士」,通常放在女性的名字前,相當於英語中的「Madam」。所以,蒙娜麗莎的意思是「麗莎夫人」。此外,這幅畫在口耳相傳時也有許多其他的名稱,如「某個佛羅倫斯女士」、「帶著紗巾的情婦」、「喬孔達」等。


「蒙娜麗莎」的構圖與技法


「蒙娜麗莎」這幅畫是一幅畫至手部的半身肖像畫,改變了以往畫胸像的方式,以往畫胸像普遍被人們認為是最能顯示人物特性的表達方式,既可以留足夠的空間強調人物面部細節,又可以藉由服飾等象徵人物身分地位。但到了達文西的時候,他認為肖像畫要完全呈現出主人翁的人格特質,必須要將人物的手給畫出來,因為一個人的手勢可以將潛藏的人格特質給表現出來,因此他創立了將肖像畫畫至手部的半身像構圖,這不僅影響了日後其他肖像畫家的構圖觀念,到如今的照相攝影也都採用達文西的觀念。


「蒙娜麗莎」的臉部採用數學的黃金比例


除了將肖像畫畫至手部之外,達文西對肖像人物的創舉在於以「四分之三」的正面迎向觀者,一改肖像畫以往端端正正四平八穩面向觀眾的構圖,而增加了人物的鮮活與嫵媚感,對後世的肖像畫與攝影藝術產生巨大影響。此外,達文西使用金字塔構圖造成繪畫構圖的一種穩定模式,也影響了拉斐爾與後來的其他畫家。

而在中國,顧愷之(約344年-405年)早就開始使用金字塔構圖的方式,又比達文西早了好幾百年。


「蒙娜麗莎」除了是金字塔構圖外,她的臉部更是採用數學的黃金比例「1:1.618」來達到女性美的完美規範。

 



「蒙娜麗莎」的背景


「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是以達文西自創的技法「空氣遠近法(sfumato,又稱暈塗法)」描繪而成,達文西認為由於空氣具有密度,使物體離我們愈遠時,其輪廓也就愈模糊,這使得「蒙娜麗莎」的背景有煙霧瀰漫的詩意。有人認為達文西應該看過中國的水墨畫並受其影響才創造了這般美輪美奐的畫法,因達文西活躍於貴族的社交圈中,義大利是當時富裕的商業城市,因此達文西要見到中國畫並非是不可能的事。


除此之外,在畫面中可以見到右方的風景略高於左方,背景的視點並不相同,在《古畫之審美趣味___遊於「鵲華秋色」》這篇文章中我曾提到中國畫的特色是移動視點的散點透視,與西洋畫的單一透視不同,在文藝復興時代中,畫家普遍使用建築學的單一透視法應用於繪畫構圖中,而「蒙娜麗莎」的背景出現迥異於時代風格的特色,這更加深了此畫是否受到中國水墨畫影響的疑雲。


而義大利藝術史家里娜.迪斐齊((Rina de`Firenze,)於一九九六年出版《蒙娜麗莎的秘密》(Mystery of the Mona Lisa)比對了「蒙娜麗莎」的背景後,發現了其中有達文西出生地文西鎮(Vinci)和他出生受洗的教堂,也有他死亡前的居所法國的安波耶宮(Amboise),也就是此背景同時畫了達文西出生與死亡的地點,是將兩個不同的景色結合在一起,背景高低有助於分割兩地的不同之處,同時在畫面的布局上也增加了流動感。



忽隱忽現的笑容


「蒙娜麗莎」的「微笑」


「蒙娜麗莎」和諧地溶入後方的背景之中,她的微笑似有若無,朦朧中有奧妙,與背景相同,也是以「暈塗法」(sfumato)所畫成,達文西形容自己的畫法:「沒有線條或邊界,就像煙霧一般。」sfumato在義大利文中則是「煙」的意思。


達文西會發明「暈塗法」其實是個謎,畢生研究達文西畫法的畫家弗蘭克(Franck Goddio)說這種畫法是先將一種被稀釋的半透明油質液體倒在上面,使線條變得柔和,再用細刷潤色,接著再倒上另一種稀的液體層層疊加。而在「蒙娜麗莎」臉部的一些區域則有多達30層厚令人難以置信的細薄漆層促進其「笑容」的神祕效果。這樣的畫法其實也同中國繪水墨暈染的畫法有相通之處,又增加了達文西是否曾見過中國畫而啟發繪畫靈感的神祕。


神經科專家利文斯通說「蒙娜麗莎」的笑容忽隱忽現,是由於觀看者改變了眼睛位置。假如人們的中央視覺放在蒙娜麗莎的雙眼,外圍視覺便會落在她的嘴巴上,無形中突出了顴骨部位的陰影,笑容的弧度也增大了;當眼睛直視蒙娜麗莎的嘴巴,中央視覺便不會看到陰影,便會覺得「蒙娜麗莎」並沒有在笑。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體」則分析出蒙娜麗莎「蒙娜麗莎」的情緒包含:高興 83%,厭惡9%,恐懼6%,憤怒2%。更顯示出「蒙娜麗莎」表情的飄忽與難以捉摸。



讓人無所遁形的雙眼



除了引人爭議的「微笑」外,最讓人難以抵擋的魅力是「蒙娜麗莎」無所不在的眼神。無論觀眾走到任何角度,都會有「蒙娜麗莎」盯著自己看的錯覺,顛覆了「人看畫」的機制,而變成以畫為主動的觀者窺視著逃到任何角落的人們,也無怪乎她要露出若有似無的微笑了。


「蒙娜麗莎」有的不只是名氣,她代表著西方繪畫史上許多重要構圖與技法的突破,直至今天仍對藝術有重要的影響與價值,世界各地關於討論「蒙娜麗莎」的專書就超過兩百本,且陸續增加。有人將「蒙娜麗莎」與達文西自畫像比照,發現兩者的五官位置乃至髮線距離都一模一樣,更增添了不可替代的神秘性。不同於一般的肖像作品,她擁有自己的「生命」,這幅畫在達文西死前都被一直留在身邊,在畫中也出現了畫家生與死的所在地,或許對觀者來說,「蒙娜麗莎」是永遠難解的謎,於是她才笑得如此神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偉珍老師 的頭像
    徐偉珍老師

    徐偉珍老師

    徐偉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