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了您的孩子,偶爾招待客人吧!  徐偉珍   3310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主題是:「為了您的孩子,偶爾招待客人吧!」「招待客人」是讓孩子從「自我」轉變成「超我」最重要的社交教育。

 

什麼是「自我」跟「超我」呢?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1923年提出在《心理動力論》中,精神的三大部分是由完全潛意識慾望的「本我」與以該年齡層處理現實世界應對的第一層心理情緒的「自我」以及以良知與內在的道德判斷較為客觀化的「超我」所組成。

 

在孩子尚未接觸外界,完全由父母及家中長輩照料時,幾乎是以「本我」與「自我」去面對外在環境的。而父母能夠在家庭作的教育幾乎都是教導孩子從較為慾望、無法自理的「本我」轉變為能夠應對基本問題的「自我」,例如自己穿衣服、鞋子等,但是若要教育孩子能夠有位他人著想的「超我」思考能力,就必須經由社會化的學習了。

 

學齡前的孩子,最要好的朋友幾乎是父母或是自己家中未上學的兄弟姊妹,但是到了該上幼稚園的時候,孩子離開大人進入幼稚園的前幾天會嚎啕大哭,有的父母甚至在送孩子去上幼稚園的一段時間都會偷偷哭泣,不管是孩子長大邁入就學階段、或是目送自己的家中的小孩進入幼稚園就讀的大人,都有一個「不捨」的過渡期,而這個「不捨」的過渡期,是孩子從家中溫室適應轉變社會化的初始,對孩子或父母來說,心理準備與心理建設都非常地重要。

 

在孩子開始就學之後,開始會和家人分享自己在學校教的新朋友或相處情形,有時候會向父母要求邀請朋友來自己的家裡玩,很多父母害怕髒亂會想要拒絕,這時先別急著拒絕孩子的要求,因為您很可能會錯失孩子成長的機會。為了你的孩子,偶爾招待客人吧!讓孩子有機會招待客人,可以提早讓孩子學習社會化、以客觀、溫柔的心情為朋友設想,也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EQ與大腦靈活度。

 

「主場優勢」本來是運動場的心理學,是指球賽的主辦單位因為熟悉自己比賽的場域,而有優勢的得勝機會。這樣的心理學,同樣的可以運用到兒童教育中。當孩子有了想要邀請朋友來家中作客的念頭,父母這時千萬不要一昧拒絕,這會讓孩子失去自信,且對朋友感到抱歉,進而影響人際關係。相反地,父母要與孩子充分討論邀請朋友來家中作客的細節,讓孩子有機會運用「主場優勢」獲得成長機會。

 

首先,當孩子提出能不能找朋友來家裡玩時,要跟孩子討論、詢問該位朋友的性別、個性與喜好,以及該怎麼招待對方的流程,先在家中練習之後,再請孩子邀請他的朋友來家中玩,並且與孩子一起招待朋友。比如說孩子的朋友喜歡吃什麼、玩什麼,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在合理的預算之下,一同挑選、購買招待朋友的零食,同時教導孩子跟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讓孩子學習怎麼當個「小主人」。

 

讓孩子學習當「小主人」有什麼好處呢?因為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都是「被照顧者」的角色,因此天性比較自我、自私、任性等。讓孩子有機會擔任「小主人」的角色,是非常好的成長機會。因為是在自己家裡招待朋友,孩子充分獲得「主場優勢」,因此比較沒有恐懼感,在孩子學習拿自己喜愛的點心或玩具招待客人時,他已經開始從「被照顧者」的角色蛻變為「照顧者」的角色,因此無形中,隨著當「小主人」的次數增加,孩子越來越能夠覺得自己可以調整、掌控一些事情,無形中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與做事情的能力,也可以培養孩子的體貼、愛心與領導才能。

 

或許一開始教導孩子成為「小主人」時,因為從來沒有經驗的關係,他並沒有太多想要「主動」照顧別人的想法,因此一開始可以由大人示範引導,等孩子習慣成為「小主人」後,父母不妨慢慢將主控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主的招待客人,成為一位有自信又能幹的「小主人」。

 

比如說,您的孩子小珍今天第一次邀請朋友小偉來到家裡玩,她不知道該怎麼擔任一個稱職的「小主人」的時候,您可以引導她說:「小珍啊,幫小偉倒杯水。」、「小珍啊,把上次我們一起買的零食拿出來請小偉一起吃。」這時小珍將零食拿出來給朋友小偉吃的時候,她或許會跟小偉說,這是這次為了招待小偉,她特別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挑選的,當小珍開始跟自己的「小客人」介紹零食的來歷時,同時擁有「主場優勢」的她,無形中也在訓練自己的同理心與溝通能力,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訓練與成長。

 

您還可以引導孩子跟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比如說您可以對孩子說:「小珍啊,把妳的發條章魚拿出來跟小偉一起玩吧!」孩子很可能一開始會非常不願意跟朋友分享自己喜愛的玩具,但是當她開始學習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時,無形中可以培養孩子對他人的體貼與溫柔,而減低了身為一個小孩子「霸道、任性」的成分。

 

「分享」是一件很重要的學習,所謂「有捨必有得」,當小孩子願意「捨得」將自己心愛的玩具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時,她也會「得到」同學真實而深刻的友誼。在此之前必須要教育孩子:「把玩具拿出來跟小偉一起玩,玩具還是妳的,妳不會失去任何東西啊!」、「妳現在是小主人喔,是不是要帶著客人一起玩呢?」當孩子明白,跟朋友一起玩自己的玩具,並不會失去什麼時,無形中她獲得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她會開始思考,「分享」並不會讓她失去任何東西,而當朋友回家時,這個依然是自己的玩具,因此會從「失去所愛之物的不安全感」轉變成「跟人分享所愛之物的自信與安全感」。她開始會去思考很多東西,甚至因為自己比較了解同儕的喜好,而想出更多元的招待方式與朋友一起玩,獲得多方面的思考與成長的能力。

 

而「招待」客人是一個有始有終的教育,除了一開始迎接朋友時,孩子需要跟朋友說:「小偉,歡迎妳來我們家玩,我的爸爸、媽媽都很高興妳來找我玩喔。」結束時,除了讓孩子跟朋友說再見:「小偉,今天謝謝你來我們家玩,歡迎下次再來喔!」也要讓孩子為自己今天「招待」朋友的行為,做出種種「善後」的處理。例如,主動清洗客人用過的杯子,父母需要告知小孩,這是自己要招待的小客人,自己是小主人,因此有責任清洗客人用過的杯子。還有就是讓孩子去收拾與客人一起玩的玩具,千萬不要輕忽收拾玩具這樣的動作,這是一個良好的習慣與教育。像是我們家的孩子,從小我就訓練他們收拾自己的玩具,我發現他們比班上的同學更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甚至在學習上也比其他孩子更能夠「舉一反三」。

 

為了你的孩子,偶爾招待客人吧!除了孩子自己的小夥伴外,諸如父母的朋友或是親戚長輩,也是很好的訓練場合,讓孩子能夠適應招待不同年齡層的客人與良好的社交能力,成為更稱職的「小主人」。

 

例如,要招待外面的客人之前,可以先從招待、照顧自己家中的長輩開始,像是吃飯錢幫忙添飯、擺碗筷、在吃飯的時間幫忙邀請家中的長輩、大人一起用餐,並等候全家人都集合好後,由年紀最大的長輩宣布可以開始吃飯後,才開始吃飯。當孩子明白這些道理,他也無形中明白了「長幼有序」的倫理關係。

 

除了吃飯之外,訓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跟父母與長輩說早安、晚安,出門時記得跟長輩道別,回家時也要先提起長輩的稱謂,告知回家,也是相當重要的事情。例如:爺爺早安、奶奶晚安、爸爸,我出門了、媽媽,我回來了等等,讓孩子習慣對人的禮貌,之後出去較能以禮貌的態度對待長輩或同儕。

 

逢年過節時最需要拜訪親友,許多父母會為孩子惡補吉祥話,也別忘了教導孩子去別人家中作客的禮貌,像是跟長輩問好、離開餐桌前,向仍在用餐的人說:「請慢用。」幫忙主人善後、收拾自己用過的物品、在別人家過夜時,維持房間整齊並把床鋪好才離開,離開時不忘跟對方說:「謝謝招待」之類的話。

 

孩子禮貌的考驗,除了去人家家裡作客之外,在公共場合的表現與電話應對的談吐,更是不可忽視的課題。在公共場合時要學習輕聲細語,遇到老人家時可以主動提供幫忙與協助,如幫忙開門、關門、讓座等等。並且切記不可以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與奔跑,這樣會讓周圍的人感受到危險,還會影響其他人的安全。因此訓練孩子的社交過程,也是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溫暖與貼心,而這種溫暖與貼心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最美麗的風景。

 

各位親愛的朋友,今天的節目已經到達尾聲。「為了您的孩子,偶爾招待客人吧!」不要輕忽孩子的社交教育,大人們也切記不可以對孩子的朋友或家中的客人加以大聲斥責或是翻白眼等不禮貌的對待,因為無形中,都會成為孩子的負面榜樣唷!期望今天您能夠有滿滿的收穫,別忘了繼續收聽我們的節目,讓我們一同守護孩子們健康、快樂的長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偉珍老師 的頭像
    徐偉珍老師

    徐偉珍老師

    徐偉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