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導孩子尊重服務我們的人  徐偉珍撰 3390字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教導孩子尊重服務我們的人」,人類是群居動物,自從出生以後,無可避免的都會與人產生互動,每個人都在人際歷程中成長、完成社會分工以及社會化,因此有不同的職業產生。

 

所謂「行行出狀元」,職業本身並沒有高低貴賤,加上現代社會階級快速流通、新觀念的開放促成人人平等的時代,要能在社會中享有受人敬重的地位,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尊重他人」的態度,對兒童教育而言,那些對待師長、朋友、同學的態度,不能看出一個人的層次與修養,真正能看出一個層次的高低,是他對待「比他地位低」的陌生人的態度。

 

在某個國小的一場校園導覽員代表的選拔賽中,有兩位高年級的小朋友,一路過關斬將、在實力、能力、口才與文筆等,不相上下,但是兩位人員只有一位能錄取,一位是長相美麗的小花、一位是長相比較普通的小佳,那天,他們兩個人一起被通知去校長的辦公室,路上遇到一位清潔阿姨在擦玻璃,她的清潔車放在旁邊,轉身時不小心撞他們,把桶裡的水潑到了兩個人的身上,使得她們的鞋子和裙擺上都弄濕了。

 

小花原本就很美麗,今天特別穿新衣服來,因為被潑溼了,更是惱怒,直接對清潔阿姨發火說:「你有沒有長眼睛?你是不是故意的?真是倒霉!」小佳則安慰保潔阿姨說:「阿姨,沒關係,就是濺到一點水,你別太自責,下次注意就好。」最後,他們兩個人來到校長的辦公室,校長對小佳說:恭喜你,你被錄取了。

 

原來,小花與小佳實力不相上下,校長就打扮成清潔阿姨,對兩人做出品格的考驗,校長說:「身為一位校園導覽員,要面對各式各樣的人,一個懂得尊重別人、顧及別人感受的人,才能委以重任。」

 

孟子有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在教育孩童「尊重服務我們的人」時,要跟孩童好好說明:「如果我們對別人不尊敬,要如何讓別人來尊敬我們?」那些打掃的阿姨、餐廳服務生乃至大樓管理員,都可以作為我們家人的投影,試問,我們的父母若是在做保潔工作,工作內容已經吃力不討好、非常辛苦了,還要在職場中被惡意欺壓,於心何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若身為一個人,失去了對周圍人們的善解與包容、失去一顆柔軟心與同理心,只有位階高低的分別,那跟那些整天打鬥、用毛色與外表爭奪異性目光的禽畜又有何異?

 

要讓孩子懂得尊重服務我們的人,可以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慢慢帶領,父母可以拿著一張校園中的掃地阿姨坐在樓梯口哭的圖片,問問孩子這位阿姨因為什麼原因哭?當孩子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之後,父母就要告訴孩子,因為每次掃地阿姨在清掃過後,就會有一些惡意的小朋友在剛清掃過的環境丟垃圾,導致垃圾永遠掃不完,她也從來沒有辦法準時回家,跟家人好好吃一頓飯。

 

並跟孩子解釋,對人尊重是基本的修養,一些學生因為素養不夠,不懂得尊重掃地姨的勞動成果,不但缺乏同理心、把他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甚至連一點公德心也沒有。我們必須要教育孩童,一位層次越高的人,往往越懂得尊重別人,這些人的行為,除了是害掃地阿姨付出額外的時間處理做不完的工作,更充分顯示自己的修養及層次,因此可以讓孩子練習換位思考,如果打掃乾淨的環境有人亂丟垃圾,或者是如果你認真為大家打掃,大家卻對你不禮貌,你會有怎樣的反應?孩子若能學習換位思考,不但可以彰顯父母對他品格教育的成效,也可以由此推論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對待「概括化他人」的態度與精神教養。

 

研究精神病學的美國心理學家哈利·蘇利文於1953年提出「重要他人」的理念,指的是對一個人的生活或福祉極具重要性的人物,往往包括了師長、父母、祖父母,或者是其他長輩與老師,會對孩童在社會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過程中扮演重要關鍵。

 

此外,20世紀的美國哲學家喬治·米德也提出「概括化他人」的論點,社會化的產物之一是使我們有能力預料他人對我們的期待並據此形成自己的行為,也就是具備了角色扮演的能力。因此身為父母、師長、長輩若表現出不尊重他人的人的行為,就會在孩童成長過程重扮演「重要他人」的角色,習慣於對服務人員不友善,並將服務人員認為是比自己的位更低的「概括化他人」,將導致其道德判斷與價值觀的扭曲。雖然服務人員是領薪水為我們做事情,但試問,如果我們的態度不佳,他們是否還會樂意為我們服務?相反地,如果我們表現得更為友善,是否能換來較好的服務品質?

 

因此,尊重服務我們的人是重要的,無論是對待打掃清潔的阿姨、餐廳服務生、大樓管理員等,都應該要留意我們對待人的態度,尤其是大人的身教,會對小孩產生影響。

 

知名作家魯迅曾經說過:「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原來優秀的人,對誰都會尊重。尊重上司是一種天職,尊重同事是一種本份,尊重下属是一種美德,尊重對手是一種大度,尊重強者是一種欣賞,尊重弱者是一種慈善。」像魯迅這樣思想深刻的社會寫實作家,都曾對「尊重」加以闡述與解釋,可見「尊重」的訓練對孩童來說,不只是品格的教育,也是素養與氣質的鍛鍊。

 

諺語說:「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生活中遇到的每個人,都有足以讓我們學習的地方,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時常對周圍的人感恩、謙遜,那麼就能在困頓時凝聚一股突破萬難的力量。像是經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在祖父輩一時風光,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由曹寅負責接駕,豈料在雍正時期被抄家,曹雪芹從一名富家公子變成家徒四壁的窮苦人家。

 

一天大風雪的晚上,曹雪芹的一個老朋友因為生活無以為繼,因此求助於他,但曹雪芹自己也是過著身無分文、三餐窘迫的生活,沒有錢可以給他。兩位老友敘舊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許多有錢人會花很多錢買風箏,曹雪芹大喜,因為他小時候,家裡的傭人中有位姓劉的花匠,會糊幾十種風箏,他常常跟他請教,因此曹雪芹對南方和北方的各種風箏都很熟悉。曹雪芹用了兩天時間,製成了四個大風箏,拿到城裡去賣,換來一大筆錢,同時解決了自己與朋友的經濟困難。

 

試問,如果曹雪芹在當富家公子哥時,對每個傭人都擺出高姿態,他還有機會學習風箏、甚至利用自己跟傭人學習製作風箏的技藝賺錢嗎?因此,生活中處處是貴人,你現在瞧不起的人,哪天突然有機會可以幫你,或是可以一腳踩死你,都不一定呢!所以教導孩子尊重服務我們的人,也是為他們的未來走的更寬廣。

 

韓國瑜在成功大學演講時曾說過,在內心深處,多修路,少築牆。當你築起這些牆時,自己也不知道在驕傲什麼、也不知道這些先天的「優越感」從何而來。他的孩子在溫哥華讀書時,發現有的同學看不起印度人,憑什麼?不知道憑什麼。無名的驕傲感,把自己的思想束縛了。在心中築起了高牆,使得我們在與人交往時候,沒有辦法客觀的審視人家的優點,一個人如果被這種無名的驕傲感所綁住,該有多麼幼稚可笑?

 

因此為了教育具有良好素養的孩子,父母就要開始以身作則、養成習慣,跟身邊的所有人,都不生對立與傲慢心,待人謙虛和善。若父母口頭上要孩子尊重勞動階級的人,但自己卻時常呼喝、責罵傭人、工人,那麼孩童會對父母的雙重標準感到迷惘。因此,父母應以身作則,注意言行,不應該在子女面前批評別人,特別是老師、長輩、家傭等,因為幼兒會記在心中,以為那些人可以隨意批評,變得不尊重他們。

 

感恩服務我們的人、感恩一切,是做人的原則,也是做人的基本條件。一個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活在恩惠中,一個人享受社會資源的種種恩惠,如果不知道感恩,就是良心與人品出了問題,日後甚至會引發社會問題,所以從小教育孩子尊重服務我們的人,也可以避免他日後與周圍的人產生摩擦與衝突,能夠更快樂、平安的成長。

 

法國啟蒙時期思想家、律師孟德斯鳩說過:「謙虛是不可缺少的品德。」文學巨擘莎士比亞也說過:「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裡毀滅了自己。」《漂島集》的詩人泰戈爾也說過:「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於偉大的時候。」因此一個層次高的人,是表現在自己的素養之上,而素養,就是表現在對他人的態度之上。《聖經.彌迦書》也說:「世人啊,上帝已經指示你什麼是善。耶和華對你有什麼要求呢?無非是要你行公正,愛仁慈,謙遜地與你的上帝同行。」可見父母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尊重服務我們的人,有多重要?

 

節目已到達尾聲,於節目結束前跟大家分享教導孩子尊重服務我們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夠展現父母的教養,更能彰顯孩子自身的素質與品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偉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