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ews12  青少年版  103年第19週 05/4-05/10

《糖-過於甜蜜的背後》s2

糖-過於甜蜜的背後                                                   



走在街上,到處都可以看見香噴噴的紅豆餅、熱呼呼的雞蛋糕、或是顏色鮮艷的馬卡龍、繽紛亮麗的甜甜圈、各種口味的蛋塔、霜淇淋等,你能夠如數家珍的甜點,絕對不只這些。琳瑯滿目、目不暇給的甜點們,總是不斷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招手,讓人難以抗拒,忍不住就一口接一口了!不知曾何時開始「你是我的巧克力」這般的甜蜜滋味,變成了幸福的代言人,它們的共同之處就是「糖」。



為什麼糖能給人幸福的感受呢?因為糖能刺激腦部掌管快感的中樞神經,這個快感中樞也同樣對海洛因、古柯鹼等毒品有反應。所以有人說吃糖的習慣就像染上毒癮一般,想要戒掉卻又戒不掉。當我們感覺欲罷不能、愛糖成癮的時候,這不只是一種心理上的反應,更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



西元500年以前,糖在印度被當成藥物使用,可以治療頭痛等症狀。原本它是食物的天然成分,其萃取的技術被視為是秘密,只在少數人之間流傳,但當阿拉伯軍隊入侵時,便把糖的喜好帶到世界各地,逐漸地,它變成了資產階級生活品味的象徵。富裕的強國嚐受到它的甜,但政治與經濟都被控制的被殖民國家的人們,卻淪陷為「糖的奴隸」,嚐到了它的苦。



鮮豔的包裝、美麗的顏色、甜美的滋味,沒有人看到它會心情不好、每個人都想要擁有它。甜食的誘惑真是「凡人無法擋」,背後的故事除了被殖民國的辛酸史外,還不只這些。1960年代,英國營養學家約翰‧尤金發現,食用大量的糖會提高心臟病與糖尿病的可能性。美國加州大學內分泌學家甚至說,少吃糖不是為了要減肥,而是因為糖「本身就是一種毒物」。



糖一食下肚,主要是由肝臟處理,肝臟在分解糖的過程中會產生「三酸甘油酯」,有一部分的三酸甘油酯會在肝臟內累積,無法消化或排出,導致肝臟肥大、功能失調;也有部分的三酸甘油酯會排入血液,引起代謝症候群、肥胖、動脈硬化與提高冠狀動脈性心臟病與中風。



還不只這樣呢!美國腎臟學專家強森甚至說,每當他在探究一種疾病,最後發現的問題來源都是「糖」的攝取量太大。看了這篇文章以後,或許你看到大排長龍買甜點的隊伍不再趨之若鶩,反而會開始思考糖與政治、經濟、歷史與文化的關係。從一開始治病的藥物變成後來致命的毒物,可見「過猶不及,猶恐失之」的道理。



(C)1. 為什麼說:「富裕的強國嚐受到它的甜,但政治與經濟都被控制的被殖民國家的人們,卻淪陷為『糖的奴隸』,嚐到了它的苦」?(A)被殖民國家的人們沒有甜的味覺,所以只感覺苦。(B)富裕的強國對糖的味道特別敏銳,所以能嚐到它的甜。(C)被殖民國家的人們為了製糖給富裕的強國食用而被剝削,但富裕的強國卻享受著他們努力的成果。(D)因為有些人吃糖是甜的,但另一些人吃糖的時候只感覺到苦。

語E-1-7-5  能理解在閱讀過程中所觀察到的訊息。







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偉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