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刊登於2011年行天宮10月份雜誌 /徐偉珍)

橫跨兩宋的人物畫家—蘇漢臣


蘇漢臣是橫跨兩宋的人物畫家,也是以畫筆紀錄時代一大畫師,在他的作品中,我們能看見時代的演變,也可以做為後人研究宋朝民俗的重要史料。如「秋庭嬰戲圖」中,孩童利用北方的「棗」作為玩具;在「妝靚仕女圖」中,我們可以看見南宋雅愛植栽的風潮等,其他如「雜技戲孩圖」和「貨郎圖」等被歸類為他名下的作品,也可見證古代孩童日常生活的樂趣。


蘇漢臣(1094—1172),北宋開封(今河南)人,畫風學習劉宗古、張萱等人,為風俗畫、人物畫家、歷史畫《子卿持節圖》(蘇武牧羊)、道釋畫家,其中尤以「嬰戲圖系列作品」著名,所繪嬰孩被認為是「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熟視之不啻相與言笑者」。初為民間畫工,後因才情卓卓,進入宣和畫院(北宋徽宗)擔任待詔。靖康之亂後,跟隨宋室遷至錢塘,任紹興畫院(南宋高宗)待詔,孝宗隆興初因畫佛像,龍顏大悅,被封為隆興畫院承信郎。傳世作品有《貨郎圖》《秋庭嬰戲圖》《雜技戲孩圖》等。



北宋政局不安定,宋徽宗為天生的藝術家,不但自己能畫、亦能教人作畫,藝術種子在此蔓延,一路浪漫到南宋去。但因徽宗不理朝政,政務都交給以蔡京為首的「六賊」;加上在庭院裝飾的建置上大興土木,人民苦不堪言,內亂不斷,,又受異族的覬覦,北宋終於滅亡,此後偏安江南,稱為南宋。蘇漢臣便是跨越南北兩宋的大畫家,從他的畫面中我們也因此見證北宋、南宋的朝代變遷,也看到一個曾經流離的生命在遇到困厄之後依然綻放光芒。



秋庭嬰戲推棗磨




秋庭嬰戲圖
軸‧絹本‧設色畫
197.5×108.7㎝
現藏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畫中,姊弟二人圍著小圓凳,玩著「推棗磨」的遊戲。棗子是中國北方的作物,當時的江南並沒有棗子,此作應是在徽宗宣和畫院時期完成。



孩童們聚精會神的玩著遊戲,連腦袋都碰到一起了、衣服滑下來了也都沒有發現。小弟弟更是將手支在椅子上,彷彿耗費了很大的專注力。後方芙蓉花倚石而開,下方的白色雛菊圍著一個圓凳,凳上散置著孩童的各種童玩,不知是否是那攤玩膩了,又換玩推棗磨了?



背景花卉可看到北宋流行「黃家富貴」的富麗工巧畫風,裝飾的相當華麗,卻一點也不搶主角的風采。孩童粉嫩的雙頰、嬰兒肥突出的腮幫子、小巧的口鼻,加上尚未被塵俗汙染清澈的雙眸,難怪被人稱讚是「體度如生」了!北宋紡織水準的提高,絲織品的種類繁多,在這幅作品中也呈顯出來,孩童的服飾圖案華麗,顯示當時的工藝水準。值得注意的是,這幅嬰戲圖的主人翁,應是貴族人家的子弟,這可以從衣著上看出、也可以從背景的華麗裝飾的花卉來判斷人物的身分(因為背景跟主角會有一定程度的互襯關係)。就人物身分判斷來說,下面我們介紹的「貨郎圖」中的孩童,服飾不及「秋庭嬰戲圖」的華麗,還有的孩童背上又背了小弟弟、小妹妹,足見平民百姓勞動力不足,必須由孩童分擔的社會情況,哪能有此清閒,像畫中的兩姐弟,玩了一攤又一攤呢?



現在傳世的還有一張《冬日嬰戲圖》,與《秋庭嬰戲圖》無論是畫法、大小、佈局等都有相通之處,故有學者推論他們可能是在室內是用作隔間裝飾用的四季屏風的兩屏。



妝靚仕女多嬌羞




妝靚仕女圖
團扇‧絹本‧設色,25.1 x 26.7㎝
現藏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宋朝與跟金國長期的軍事對峙,終於在西元1127年宋高宗趙構在臨安(今杭州)定都,史稱南宋。



「妝靚仕女圖」是一幅典型的仕女畫,大約作於十二世紀中期(南宋)。從畫風來看,這幅作品不若「秋庭嬰戲圖」的富麗堂皇,雖依然有花卉裝飾,但已從鋪張豪華的場景變得較為平淡雅致,但仍不難看到此畫仍存在屬於宮廷貴族的高貴氛圍。



特別之處在於,畫中的女主角是背對觀眾的,以姿體語言來說,是嬌柔、羞怯的表現。無論在東、西方,在畫人物畫的時候,總是會避免畫中人物(尤其是女性)的視線朝向觀者,避免觀畫的人因此感到「威脅感」。所以當「蒙娜麗莎」無懼的直視觀者時,便被許多人批評少了女性的矜持。而在這幅畫的女主人翁,以背影面向觀者,便顯示其「小家碧玉」的儀態,與觀畫者沒有眼神上的接觸,也顯現其身分的不同。將旁邊的丫環相比擬,丫環眼神雖沒有跟觀者接觸,但我們可以從畫面中看見其完整的五官;與此相反,我們欲得見女主人的五官,必須由「間接」方式的鏡像反射才能觀其真容,也顯示閨女不輕易示人的尊貴氣質。



從周圍的佈景來看,桌面上擺放了植物、盆栽,室內有假山樹石的人工造景,都足可見畫中主人所處在一個品味非凡的優雅環境。宋人尤愛在室內擺放盆栽,宋詩中關於買賣花、象徵友誼的互相贈花、盆栽等雅事也不甚枚舉,這些生活習氣,也都自然的在畫中表現出來。



雜技戲孩圖
團扇‧絹本‧設色畫
20.4x20.4㎝。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幅畫舊傳是蘇漢臣的作品,後來被認為是元代佚名畫家之作,不過仍可用來討論蘇漢臣的繪畫風格。在「雜技戲孩圖」中,雜技藝人正使出渾身解數的表演,逗弄圍觀的小朋友,希望能引起他們的注意,讓他們的爸爸媽媽能買些小玩意回去。將宋代市集的熱鬧與純樸的民情躍然紙上。



畫面中雖然只有兩個小朋友,但在這裡是「以少代多」。在熱鬧的街上,是不可能只有一個雜技藝人和兩個小朋友的,但因畫幅有所限制,因此只要將最精髓的部分表現出來即可。另外,圍著雜技藝人(貨郎)的孩童,從衣服與其行為上,可看出是平民百姓的孩子。因為貴族的孩子都在大宅院內,等著丫環將玩具買回來,哪能活活潑潑的圍著雜技藝人團團轉呢?



這幅圖是畫在扇面上的,本來空間就不大,因此將人物放大,才能使扇面的圖案不至於散亂瑣碎。我們可以看見,由於年代久遠的關係,此幅圖的褪色有點嚴重,當初畫好時,想必是敷色鮮明的。而現在他的褪色,除了顯示時光不再,也帶給我們一種高古的懷舊感。





貨郎孩童齊嬉鬧



貨郎圖
立軸‧絹本‧設色
181.5X267.3㎝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幅「貨郎圖」舊傳為蘇漢臣所畫,但經學者研究,這幅圖應該是元或明代的畫家作品,因蘇漢臣一系列「貨郎圖」、「嬰戲圖」太過精采,因此被歸入他的名下。

像這種「傳」某畫家作或是「仿」某畫家作的作品,古今中外歷來有之。因為「傳移摹寫」便是一種學習繪畫的入門方法,像是之前介紹過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也正是因為功力好的「傳寫之作」能被保存下來,後人才能據以理解顧愷之的繪畫風格,因此這類「傳寫之作」或是「仿作」的存在,只要不是以功利意圖為之,再加上其優良的作畫技巧,便有其珍貴與必要性。

    蘇漢臣是開創「貨郎圖」這一類民俗畫題材的先河。優秀的畫作正如一面歷史的鏡子,讓我們得以瞭解當時百姓的生活情態。透過這幅圖我們看見,不同於另一幅圖的雜技藝人把貨物全背在身上叫賣;貨郎有著自己的推車,推車上是自己自製的支架,由較寬的基底由下往上變窄些,頗符合重力學。所要賣的貨物,一層一層的掛在支架上,琳瑯滿目。周圍的孩童邊跑著、邊圍著貨郎嬉鬧著,有些小朋友背著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一起看;有的手上已經拿了一個;還有得太過興奮,跌倒在地,還翻了幾個觔斗來。   生動的畫面躍然紙上,您會不會也想加入呢?


藝術對歷史的見證


經過北宋,又度過南宋,儘管政治變遷,仍動搖不了藝術的生命力。藝術家對生命的追索與超越,反映在其作品中,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在「秋庭嬰戲圖」中,我們看見一個藝術上的黃金時代-北宋-何其豪華雍容!貴族孩童的玩耍閒趣,何其自得!從人物到背景一絲不苟的畫風,何其細膩!在「妝靚仕女圖」中,我們看見氣燄小了,不鋪張,而是「雅」了。儘管一樣是表現貴族、一樣是以開花植物為背景,一邊是芙蓉花與白雛菊的爭艷;一邊則是以盆栽樹石作輕微的點綴,象徵一種生活品質的深度品茗。在「雜技戲孩圖」、「貨郎圖」中,我們看見了一般平民的、不同於貴族的生活方式。他們或許沒有豪華服飾、或許沒有身在周圍都是繁花茂葉的美麗庭院裡,但是卻將自己特有的生命力,投射在畫面中,幾百年過後我們看見了,仍會聯想到,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童年。

蘇漢臣為跨越南北兩宋的畫家,其畫風見證了北宋的富麗堂皇與南宋的溫柔雅致、見證了貴族孩童的悠然自得與平民孩童的自由奔放。他走過了時代,也帶我們走進了歷史,至今仍餘音不絕。



-----------------------------------------------------------------------------------------------------------
嬰戲圖

嬰戲圖為描繪兒童遊戲、玩耍的畫作,又稱「戲嬰圖」,是人物畫的一種。在宋代已經非常流行,有些被畫成團扇、冊頁,隨時供人賞玩。畫嬰孩須有一定的功力,容易「失之似於婦人」,也可能被畫成「老小孩」。工藝品中也可見到以嬰孩為主角的作品,如宋代定窯的孩兒白瓷枕等。



仕女圖

 仕女圖是描繪以女性形象為主的繪畫,是人物畫的一種。魏晉南北朝是仕女圖的早期發展階段,主要是描繪古代賢婦和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等,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便是屬於後者。仕女圖在發展過程中,隨著時代演變,描繪的方式與人物表現也跟著改變,如唐代仕女圖以圓潤為美,宋代則講求清瘦等。



風俗畫

風俗畫富有現實主義色彩,講究該時代環境下人民當時的生活,是以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娛樂祭祀、描繪市井風俗的畫作。宋代風俗畫題材寬廣,從宮廷逐漸走向民間,體現大眾化的審美追求。



推棗磨遊戲

推棗磨遊戲:是古代孩童的遊戲。先將一棗去半,露出棗核,3根小木棍設三足固定。再將兩枚棗子,分別插入一根細長竹條的兩端。再將此竹條放在這個有三足的棗核之上,用手旋轉,轉多圈而竹條不會掉下來的一方獲勝,講究其旋轉與平衡間的和諧。



貨郎

「貨郎」是售賣日用雜貨及兒童玩具的小商販,他們或是直接將貨物背在身上、或是用挑的、也有的用推車。所以「雜技戲孩圖」中的雜技藝人其實也是貨郎。貨郎為招攬生意,經常手搖撥浪鼓,因此又被稱為「鼓貨郎」。他們沿街說唱、有時還炫耀一下口技或其他表演技巧,吸引婦女和兒童圍觀。「貨郎圖」是風俗畫中的常見題材,也是當時許多人的生活經驗與童年記憶,因此很受歡迎。



黃家富貴

又稱「黃筌畫派」、「黃派」,指的是五代至北宋花鳥畫兩大流派中的一個流派,以黃筌為代表,風格富貴華麗,在中國花鳥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因其深受宮廷貴族的喜愛,變成為北宋初期畫院優劣取捨的標準,為院體畫的代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偉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