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極之道  雕塑家謝棟樑                                    徐偉珍
The Tao of Tai Chi   Sculptor: Hsieh Tong Liang
 本文刊登於104年 11-12月美育雙月刊



命運的巨輪


雕塑家謝棟樑,1949年出生於台中縣霧峰變電所(籍貫雲林縣)。幼稚園時,老師教大家畫畫,就特別誇獎他的輪船畫得好。這艘「命運的巨輪」也從此帶領他航向充滿藝術氣息的人生。就讀於水里小學時,在黃朝湖老師推薦之下,三、四年級參加全校美術比賽,均得到第二名;五年級時,參加全校高年級組書法比賽,也得了兩次第一名。也因為比賽時常得獎,人家以為他什麼都會,還被推選參加全縣舞蹈比賽,原本不會翻筋斗,也因為大家的殷殷期盼而趕鴨子上架努力練習,最後竟然得到冠軍。不用說,初中時的班級壁報也「自動」包辦,很早就確定了這條路。


以前的學校講究升學,較忽略術科。高中就讀省立台中二中,幾乎沒有上美術課。大專聯考的第一志願是師大美術系,結果考上第二志願國立藝專,分組時,原想填寫西畫組,但大家的想法都一樣,西畫組的人數實在太多了!當時擔任系主任的李梅樹先生希望國畫組與西畫組的人數要均等,因此被分到國畫組。一年級下學期時,先和一位雕塑科的同學交換科系,因為國畫組的成績比雕塑科高,所以對方非常高興的跟他換了。但心中無比繫念的依然是西畫組,於是重考師大,這時他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個是一舉考上師大西畫組,一個是考不上回去念雕塑科。「命運的巨輪」又在此開始轉動,成績跟考上師大西畫系只一分,從此注定了要駛向雕塑這條路。



在念雕塑科的時候,每天都比同學們更認真地努力練習,每天一早就出門,直到晚上12點左右才回到宿舍。由於石膏、水泥既笨重、容易破碎又不易保存,因此他開始思考是否可以使用替換媒材。剛好在專科二年級的暑假,去台中冠東化學公司實習,學會了以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製作雕塑。這種材質不但比石膏水泥還要輕、而且搬運比較方便也不容易破損,改善創作與保存大型雕塑品的困難,也帶領臺灣雕塑界使用新媒材的風潮,被登上了當時的報紙,紅極一時。1970年首次參加台陽美展雕塑比賽,就獲得國華廣告獎。1971年獲得第6屆全國美展第二名、第3屆臺北市美展第一名、第34屆台陽美展省教育會獎,成為台灣第一位省展雕塑部永久免審查資格的作者,同年從國立台灣藝專雕塑科畢業。



蒐藏雅石的興趣、太極拳的精研、人本主義與儒釋道的精神是謝棟樑藝術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其言:「石頭是靜態的大自然雕塑,滋養我創作的心靈;太極拳是動態的肢體雕塑,用來強身健體和作為創作的活力。」擔任台中石友會顧問與八風禪石會會員,收藏雅石,可以怡情養性,也可以從自然的石紋與肌理轉化成為作品的「形」、「質」、「色」,體會「萬物皆有情」的禪境。



1986年開始學太極拳,原因有二:一是水彩畫家席德進在創作顛峰時,卻因為胰臟癌逝世,理解沒有健康,一切都是零;二是因為雕塑大師朱銘學習太極拳身體得到改善,並創作了「太極系列」。因此也想練太極拳改善身體。謝棟樑認為,朱銘的太極系列是以太極拳的「形」為題材,而自己則是以「道」為題材,不表現太極拳的動作,而是意會其中的陰陽之理。謝棟樑本人及其帶領的團隊得過多屆太極拳比賽冠軍,他是太平市太極拳委員會總教練和台中群健有線電視臺「養生太極」的示範老師、也是臺灣陳氏太極拳發展協會的創會會長。



他認為要創造「現代」就要認識 「傳統」,雕塑應該在母體文化中去採擷華實,以此為體,將西方雕塑技巧為用,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新時代的生活體驗融合成有鄉土性或民族性的作品。以「人」為中心,探討「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互動。



長年茹素、打太極拳的謝棟樑自有一種仙風道骨的氣質,儒家、道家與佛學思想更是其創作精神所在。他認為:「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禪的境界。」而佛家的無常,顯示大地萬事萬物不受人情事理的制約,只有以「淡定、無妄、無私」的虔敬心情看待。



其作品風格大致分為十三個系列:



一、寫實系列(1969~1981)



寫實系列就是以傳統西洋人體雕塑技法的訓練為基礎,以精確的人體比例與肌肉骨骼的精細刻畫為表現對象。早期常見的 國父像、 蔣公像,多半出於謝棟樑之手,因此有「蔣介石雕塑家」的雅稱,他自嘲那段日子是靠「出賣蔣公」改善了他的生活,並以所賺的錢來創作。謝棟樑表示,當時賺的錢雖多,但為了創作花的錢也多,所以也沒賺到什麼錢。



圖一:古道上
H212cm
FRP
1980
圖片:作者提供



寫實系列的作品都有濃厚的人本主義精神,體現出生命的本質與美德。三件全省美展榮獲大獎的作品《夜行》、《古道上》、《與我同行》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都以陽剛壯碩的人體動態,強調勞力的尊嚴與價值。《古道上》在1980年獲得第35屆全省美展第一名,由於體積龐大,動用了三名助手才完成。那時永安煤礦發生大災難,救人的互助場面使他感動,便以此題材創作,表現出人體的力與美。



圖二:解脫
Nirvana
19×20×39cm
2000
圖片:作者提供



《解脫》聽起來像是從某個困境中獲得自由,但此作品事實上是作者的女兒第一次學習如廁,坐在馬桶上努力的神態。作者夫妻在前面幫女兒加油,女兒一邊努力、一邊又害怕掉到馬桶裡的神情就這樣被捕捉下來。雖然作品年代在2000年,但也是寫實主義的作品。





二、變形系列(1981~1985)



圖三:蒼茫
60×60×295cm
1982
無心山禪宗專修道場美術館收藏
圖片:作者提供



《蒼茫》是變形系列代表作品,此系列人物造形軀體刻意拉長、壓扁,而形成比例特殊的效果,也暗示人被環境壓迫,將內心不安的情緒扭曲變形於外在的表現。謝棟樑認為:「藝術作品就是一種向當時社會打分數的方式,以作品來呈現當時社會的狀態。」當時臺灣經濟起飛,大家都很努力的工作,一個油漆工人仰起頭,是伸展肢體或是無語問蒼天的神情觸動了他。





三、虛形系列(1986~1987)



圖四:親情
Familial Affection
51×33×80cm
1986



虛形系列延續變形系列的精神,作品扁平而單薄,故常會以群像增加作品的量感和空間變化。此時期的作品,常以父女、母女、或一家四口的互動為題材,舉凡逛街、等車、對話等日常生活的相處,都被自然的融入到作品中。《親情》是作者教女兒吊單槓的情形,爸爸扶著女兒的腳,怕她手沒力了會掉下來,是快樂童年的寫照。



四、方形與圓形系列(1987~1989)




圖五:歡喜與悲傷  左:正面  右:側面
40.5×52×74.5cm
FRP
1989
2013臺灣美術館「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三年級生1941-1950」受邀作品
圖片:作者提供



方形、圓形系列都是因為作者對石頭的愛好,並承襲商周古代雕塑量體浮雕的精神發展而來。謝棟樑表示,一般的浮雕,從一個角度上即能一覽作品的全貌。但他融合立體方形、圓形所做的「浮雕」,必需從各個角度去看,才能瞭解作品整體的表現,和圓雕一樣具有多元性的空間。因此他的作品是綜合圓雕與浮雕、抽象與具象、綜合三維空間和二度空間的「複合空間」藝術。《歡喜與悲傷》中,歡喜是指攜手而笑的父女,悲傷是在旁掩面而泣的母親。立體的浮雕,從不同角度看,可以看到人生不同的面相。作者在作品中想表達的是:不好的丈夫,卻未必不是個好爸爸。



五、抽象人物系列(1992~1994)



圖六:空(又名自在)
16×16×49.5cm
不銹鋼
1992
台中豐樂雕塑公園典藏
圖片:作者提供


抽象人物系列的代表作,去除寫實複雜人物骨骼肌理與五官,將肢體單純化和抽象化,轉化成流線型的簡潔線條,充滿禪理,有時只表現出部分人體,是為了展現人類的共通性與人體的唯美。謝棟樑說過:「我把太極的觀念與雕塑結合起來,表現陰陽、虛實、動靜、剛柔和整體的協調性。」、「太極拳講究動作快慢相間、剛柔並濟、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剛好和雕塑的空間表現是同樣的道理。」《空》目前被台中豐樂雕塑公園典藏,整體就像一枚葉片的形狀,身體卻為中空,使人想起六祖慧能禪師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開悟與清淨。這個作品有做大件的(75×65×229cm)銅製副本。



六、歷史人物系列(1993~1994)



圖七:義薄雲天-關雲長
54×43.5×65.5cm
1993圖片:作者提供


歷史人物系列延伸抽象人物系列的精神,略去複雜的細節,但是形體較為具象、沒有殘缺的肢體。因為沒有人看過歷史人物的真容,略去五官細節,塑其精神,以供後人憑弔與感懷,風格寫意。此系列作品命名會將其精神特質寫在前面,其後再寫出人物的名稱。如:《義薄雲天-關雲長》手舞青龍偃月刀,顯現人物角色的時代精神,此作為2012年景薰樓秋季拍賣的成交之作。





七、浮生系列(1994~1997)



圖八:昨日•今日
27×20×60cm
不銹鋼、鐵絲網
1997
圖片:作者提供



浮生系列以人生百態為主題,和歷史人物、抽象人物系列同樣都是以鐵絲網作為骨架,再敷上樹脂、石膏或玻璃纖維,最後再鑄成不銹鋼或青銅,有些則貼上紗布加以彩色成複合媒體,表現出浮生若夢的憂鬱徬徨與儒家思想的人文關懷。《昨日•今日》讓人聯想到朱自清的<匆匆>:「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讓人感受到逝者已矣的悲傷無奈。




八、無常系列(1997~2002)



圖九:默
23.5×25×57cm
FRP
2000
圖片:作者提供



圖十:放不下
57×58×187.5cm
FRP
2001
2012上海國際城市雕塑邀請展受邀作品(上海明園建設收藏)、2013臺灣美術館「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三年級生1941-1950」受邀作品
圖片:作者提供


無常系列作品常有大量裂痕,又稱「殘美系列」。九二一大地震後,使作者體會人世無常,並且:經過破壞以後,人還可以重新站起來!謝棟樑認為石頭上的裂痕是一種自然美,所以雕塑上的泥土有裂痕,也可以當作自然美來被接受,如《默》就體現謝棟樑:「人生要有裂縫,陽光才能照進來」的精神。《放不下》一方面是靈魂出竅不成,乃歸咎於一顆放不下的心;另一方面,即使被淘空了,也能靠著一顆熾熱的心堅持下去。謝棟樑認為,「虛空」的表現,有時比 「實量」更具有空間感和玄妙性。本作品是2012上海國際城市雕塑邀請展與2013臺灣美術館「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三年級生1941-1950」的受邀作品,其中限量一作目前被上海明園建設收藏。     



九、山水系列(2005~)


圖十一:觀雲
65.5×23×33.8cm
2008
圖片:作者提供

為了擴大藝術視野、維持作品的創作靈感與新鮮感,謝棟樑每年會出國旅行一兩次並參觀各國美術館汲取不同的藝術養分。山水系列便是謝棟樑飽覽中國大陸桂林、陽朔、黃山、張家界和九寨溝等山川美景所作的感悟,他說:「太極拳講究氣息,講究虛實動靜的變化,而我的山水和意象系列將太極深邃的底蘊融入其中。」《觀雲》將具象的山脈輪廓與被觀之雲結合,形成山、雲合一變化而靈動的線條,其旋轉的姿態也令人聯想到山路的千迴百轉,可謂:「形有盡而意無窮」。


十、意象系列(2006~)




圖十二:神龍反首
60×38×56cm
2009
圖片:作者提供



意象系列與山水系列有共通的精神與類似的形象表現,從太極陰陽之理,虛實變化之中,表現大自然的律動與和諧,這個系列的命名有很多都是太極拳的招式《神龍反首》為其代表作品。作者認為,將山水系列換個角度看也可以變成龍的形狀與精神,從中自然有種氣韻將作品風格貫串起來。



十一、無相系列(2011~)


圖十三:歡喜
43×19×57cm
不銹鋼
2012
圖片:作者提供


無相系列是超越意象的精神形態,將動勢化為靜態,形像更為簡潔,以幾何造型的變體而成。《歡喜》以傾斜的半圓象徵上揚的嘴角,加上圓滿的笑口讓人不知不覺升起歡喜心。上方以實心和虛心組成的圓形,就像是在說人生要陰陽調和、互助互補才能取得圓滿。作者的圓形系列有圓融的意涵,此作上印有許多圓形的圖案,也象徵著人生要圓滿,沒有缺憾,自然能嘴角上揚、無限歡喜。



十二、景觀雕塑系列(1974~)


圖十四:多福
205×150×285cm
1993
臺灣美術館入口右側草坪
圖片:作者提供


景觀雕塑系列是與環境互動的公共藝術,主張自然與人文環境相結合,巨大的戶外雕塑有其精神內涵與中心思想,《多福》為其代表作。多福意指中國傳統概念的「多子多孫多福氣」,結合圓形系列的精神,讓小朋友可以爬進雕塑品中與作品互動,打破觀眾與藝術品的距離,擺置地點為臺灣美術館入口右側草坪。謝棟樑認為,雕塑走向戶外,步下臺座,放大尺寸,善用材質,是雕塑景觀化的趨勢,時勢潮流如此,雕塑家必須面對這方面的省思和努力。其它景觀雕塑作品尚有位於臺灣美術館大門口的《展》、台中經國綠園道的《愛》、台北市青年公園的《蔣介石騎馬像》與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一村、高雄鳳山市黃埔公園的《孫逸仙與蔣介石像》等。



十三、非定形系列(1974~)


圖十五:入定
44×18×45cm
不銹鋼
2003
圖片:作者提供


非定形系列介於各系列之間,是各系列實驗性、未知的探索階段,隱含有各系列模糊的影子。謝棟樑認為:「虛即是實,實即是虛,因為多餘的實體也等於是虛無,只會給視覺更沈重,必欲除之而後快。」

《入定》和抽象人物系列的《空》一樣,在身體部分都是中空的,象徵修行人身空、意空、心空,才能保持清靜無為。無常系列的作品《放不下》雖然身體也是空的,但卻還保留一顆高懸的心,唯有將心放下、讓浮動的心消失於無形,才能獲得心靈的平靜。




大師精神



青少年時代生活的磨練,每天要攀登五百多級的石磴山路或在鳳梨田除草被刺傷、在竹林中挖筍遭蚊蟲叮咬,造就藝術家堅毅的人格。



陰錯陽差進了雕塑這條路,謝棟樑認為「西畫界不會多他一人,雕塑界會少他一人」,他是同屆雕塑科的同學中,唯一堅持走這條路的,也造就了不少人才。台中雕塑學會的會員,和全國雕塑學會的會員一樣多,從其工作室出來的學生就有十幾位,如:余燈銓、呂東興、邱泰洋、李真、王忠龍、史嘉祥、邱藏億、童建銘、廖述乾、蔡尉成、彭光武等,可見其桃李滿天下、影響深遠。謝棟樑從不眷戀過去,也不執著於現在,他說:「一路走來非常蹣跚,但是一步一腳印,每一個系列代表我生命的一個過程,一個記錄。每一個系列存在一個時空背景,並深刻著我對生命的體驗。」將生活中的見聞融入創作,不管是擦身而過的小人物或是令人心蕩神馳的山川美景,每一刻的心靈觸動都被塑進作品中,成為見證。



四至五年舉辦一次個展,是自己對藝術創作負責任的態度,因為創作風格是不是一成不變,還是有下工夫,看個展就知道了。其的座右銘為:「持之以恆、不重複自己、不眷戀過去」因為唯有不斷的擴展視野、豐富生活內涵,才得以創造更多優秀作品。。



 --------------------------------------------------------------------------------------------------------------------

謝棟樑「三藝」說:

第一個是奇異的「異」,表示「標新立異」,謝棟樑說:「想像的空間大,藝術的創作能量就大」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第二個是變易的「易」,意味著「求新求變」,可從材料、空間、時間、質感、色彩來求變化。第三個是意義的「意」,作品要有意涵,才不致流於空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偉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