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爬上米羅的梯子,一起摘星星   /  徐偉珍

 

本文刊登於2011年11月行天宮雜誌



米羅是西班牙雕塑家、陶藝家、版畫家,也是超現實主義繪畫的重要代表人物。「色彩鮮明的、可愛的、幻想的、不規則的構圖和符號」是其作品的特點,在他的作品裡總有一種「真趣」,表現出孩童般的幽默與詩意…。



米羅—不畫畫會生病

米羅(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出生於有歐洲之窗之稱的西班牙巴塞隆納。父親是一名金工匠和珠寶商,祖父據說是鍛冶匠。米羅從小就喜歡畫畫,並且熱愛自然,由於父親的影響,米羅對天文也很感興趣。

米羅的父親待他非常的嚴厲,造就了米羅沉默寡言並且堅強的個性。米羅的西班牙名字「Miró」是「我看」的意思,或許是這個原因,米羅從小就有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學習新事物的興趣,遇到自己感興趣的題材便會將它們給畫下來。



一開始家人希望他學會計,但他卻只喜歡親近大自然與作畫。為滿足家人的期望,14歲的米羅進入了巴塞隆納商業學校及拉倫巴美術學校就讀。但或許是「成為會計」的壓力太大,18歲的米羅罹患神經衰弱症及傷寒病,只得於蒙洛依農莊靜養。



大病過後的米羅終於說服家人,如願進入加利藝術學院繼續學畫,並且對梵谷、塞尚、馬諦斯及立體主義的繪畫有所研究與學習。在蒙洛依的農莊裡,米羅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也影響了他日後部分的創作題材。





初期學畫,風格細密

 

 

 


「有驢子的花園」畫出米羅對蒙洛依的農莊生活的視覺意象,圖中他將空間分解成他所「看到」的部分,很明顯是受到立體主義的影響。此幅畫開展了米羅自稱的「細密主義」時期。我們看見,在此一時期當中,米羅企圖將具象的事物予以「符號化」,地上的苗圃也都好像「排隊」似的整整齊齊的自土壤裡冒出頭來。畫面的棕灰色調,也是受到立體主義的影響,這個時期的米羅正在做個人風格的探索與追求,他企圖將自己所理解的各個畫派與畫法的表現方式成為自己創作的養分,因此很容易讓人看到某幅畫是學習梵谷或是馬諦斯,或是像這幅畫作一樣具有濃厚的立體主義色彩。在這個時期的畫作中,讀者們可以領略米羅繪畫學習與發展自我風格的過程,是循序漸進,而非一蹴可幾的。



走入超現實

 

 

 

 

 

 

 

 

 


1919年,米羅首次到巴黎旅行,並結識畢卡索等藝術家,之後的每年夏天他就住在蒙洛依的農莊,冬天則在巴黎渡過。



「有公雞的風景」是米羅畫以蒙洛依的農莊生活為題材的一幅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幅圖中的「公雞」,比起上一幅圖的「驢子」來說,更加跳脫其原本的具象形式,慢慢往一種較為象徵式的精神表達,可說是介於抽象符號化之前,在具象與半具象之間的過渡。此幅圖脫離了之前「有驢子的花園」的細密描繪,從對外表細節的注意慢慢投入到對內在精神的發掘。我們可以看見畫面中的雞似乎注入了某種情緒的生命力,可能是興奮、高興或激動的;而非像上一幅圖的「驢子」一樣只甘於安安靜靜的扮演著農場中一隻驢子的角色,牠是自足的生命體,並且或許也在引頸盼望些甚麼。從天而降的梯子與左邊的滾輪,似乎都象徵著某種動態正要進行:輪子從左滾到右,或往左滾出畫面、有甚麼人可能從梯子上下來,或著是公雞想爬上梯子等,都讓人有無窮的想像空間。



1924年後,米羅與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有所接觸,並參加畫展。超現實主義中心人物安德魯‧布赫東(Andre Breton)認為米羅「在完全達到自發性表現的最後障礙中一躍而過」。在「有公雞的風景」中,便已含有超現實主義的味道,但與後期的、符號化成熟的作品中相較而言,「有公雞的風景」仍保留一些物體本有的形象,尚未完全的抽象化。


你的垃圾,我的米羅

 

 

 

 

 

 

 

 

 

 

 


除了繪畫外,米羅平時也喜歡蒐集一些別人認為不起眼的素材,在廢品收集站或是其他地方所拾得的物品,都能激起他一觸即發的想像。這件「日落物體」即為米羅以蒙洛依鄉間隨處可見的角豆樹,再加以一些廢棄的金屬零件與彩繪所組成。米羅在製造這類雕塑時,通常會先將蒐集到的素材仔細端詳,再以紙筆構圖的方式擬具自己所要創造的形象,最後再照著自己所繪的圖像完成雕塑作品。米羅的雕塑作品與畫作一般,都具有其色彩鮮明的、可愛的、夢幻的風格。他的朋友胡安.帕拉茨(Joan Prats)說:「當我撿起一塊小石頭時,那就只是一塊小石頭;而當米羅拾起一塊小石頭時,它便成了一件米羅。」



米羅創作時,也時常從廢棄物、大自然或是斑剝的牆面等尋找靈感。這些一般人並不在意的小事物,往往是他浪漫情懷的觸媒,或許一個抽象的形狀,便來自於某個物品的複雜身世,我們也經常發現在米羅的作品中,每個符號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不知道這件精緻的小東西,有沒有讓您雀躍不已?或許我們平常多留意周遭的環境、蒐集些不起眼的素材,再加點匠工與巧思,也可以使這些廢棄物品變成「第二米羅」了呢!





「米」字—追逐星星的人

 

 

 

 

 

 

 

 

 

 

 

 

 

 

 


在「有著新藝術畫框的畫」裡面,有個溫馨友誼的故事。這個畫框是米羅的朋友胡安.帕拉茨(Joan Prats)在逛巴塞隆納的跳蚤市場時買的,米羅看了很喜歡,所以跟普拉茲請求將這個畫框借放在他家幾天。普拉茲來取回畫框時,就發現米羅給他的小驚喜—一幅小畫已經住在裡面了!



米羅在1940開始「星座」系列創作,畫面中有「米」字的標記,就是代表星星。畢卡索曾說:「我欽佩且敬重瓊安(米羅),因為他是一個追逐星星的人,那是非常美的事情,某種我永遠無法做的事情。」有人猜想米羅有受中國水墨畫影響,因此「米」字是他的簽名。但事實上這比較像是「浪漫」的說法,因為米羅不太可能知道他的名字是被翻譯成「米羅」,因此「米」字只是單純地表現他心目中星星閃閃發亮的抽象符號式的表現,有此美麗的穿鑿附會之說,實是巧合而已。



米羅認為簡化的人物和色調才能更生動,於是在米羅的畫面中的人物是沒有分黑人、白人、黃種人等形象的差別,而是將各種物體元素簡化成一套符號系統,使得每個人都能直接而簡單的欣賞畫面中的線條、顏色與形狀增加了觀者的想像空間,因此不分年齡層,大家都能夠喜歡米羅的繪畫。

 

 

 

 

 

 

 

 

 

 

 

 

 

 

 


在1966年訪日時,米羅結識了詩人兼評論家瀧口修造、參觀日本神社與博物館,東方藝術由此帶給他不同的創作視野與啟示。米羅在中國的「天人合一」觀點中對自己的作品產生關照與印證,並且著迷於書法線條的形與意相互為一體的表現方式。



在「蔚藍的金色」中,天空的藍與太陽的金交換了顏色,好似某種「物我合一」、「物我交融」的感懷。在這幅作品中,米羅也不忘點綴自己喜愛的星星。畫面中的藍色太陽旁邊,「生出」一個好像「人」的符號,同時擁抱著蔚藍的太陽與金色的天空。



或許這幅畫所花的時間看起來不太久也不太難,但是他之所以讓人感動之處也正是由此產生:不論是大人與小孩都可以在米羅的繪畫中尋求到一種生命單純的感動與熱情,一如天空和太陽都可以交換顏色,或許人們的日子也不應該過得太嚴肅。



不朽的藝術生命


1983年巴塞隆納米羅基金會美術館及馬德里國立現代美術館舉行米羅九十歲紀念展,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米羅病逝。



在米羅的作品中,經常重複地表現一些符號:如星星、月亮、小鳥、梯子等。顯現出他對「天空」的好奇。米羅最喜歡的是天空,不管是白天的還是晚上的。他最喜歡的藍色,是天空的顏色,星星、月亮、小鳥也是天空中可以看見的,也或許他真的很需要一個長長的梯子,這樣他就能順著梯子往未知的天空中探尋自我心靈的嚮往。



米羅的用色大膽、形象生動,充滿童趣,很多人在觀看米羅的繪畫當中也會因此感到複雜的心情變得簡單、沉重壓力得到釋放等,當我們游潛於米羅的藍色中,彷彿也窺見了農村孩童天真浪漫的夢境般,陶醉其中。



如今,我們仍常看到米羅的作品被製成複製畫、卡片、馬克杯、拼圖等在各個禮品商店中販售。也可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市的加泰隆尼亞的米羅美術館看見米羅最完整的作品收藏,包括繪畫、雕塑、紡織設計、舞台藝術、版畫、海報、設計圖、素描、筆記、總計近一萬件。喜歡米羅的人不如抽空過去參觀,因為米羅美術館其現代化的建築風格本身也具有可觀之處,為米羅的朋友建築家約瑟普.魯伊斯塞爾特(Josep Luis sert)設計,別出心裁的以活潑的幾何樣式變化,與米羅作品的風格融合為一,可說是相得益彰。


-------------------------------------------------------------------------------------------------------------


具象繪畫:按照物體本有的形象作寫實的描繪或呈現,使觀者一眼即可看出所描繪的物體為何。

半具象繪畫:按照物體本有的形象作特殊的描繪或呈現,觀者仍可看出所描繪的物體為何,但所描繪的物體形象已與真實的物體有所差距。

抽象繪畫:觀者完全無從辨識所描繪的物體為何,已完全脫離任何具體的形象可以辨識。


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法語:Surréalisme)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簡稱為超現實。源於達達主義,是在法國開始的藝術潮流。其理論背景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帕格森的直覺主義。強調直覺和潛意識。給傳統對藝術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響。安德魯‧布赫東於1924年發表「超現實主義宣言」(Manifeste du Surrealisme) 中提出:超現實主義並非某類文學或藝術企業,而是追求徹底解放精神的一種方式。超現實主義原來是一個文學運動,而後擴展至繪畫、雕刻、戲劇、電影等方面,在192O 年到193O年間成為歐洲藝術界的主流。主張透過拓印法(frottage)、黏貼法(collage)、自動性技法(automatism)與精細寫實等手法將人類潛意識(Subconscious)的世界呈現出來,因此充滿了幽默、荒謬、作夢般的情景,並且將依些不相干的元素並列,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世界。

 

arrow
arrow

    徐偉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